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带和豫楚文化融合区,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确定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重点支持地区。
一、概述
信阳市现辖8县(潢川县、光山县、息县、新县、罗山县、商城县、淮滨县、固始县)和2区(浉河区、平桥区)。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618.6万人,城镇化率为5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7人。
二、无论总量还是增速和占比均有明显提升
从总量来看,2010年信阳市GDP总量突破千亿, 2016年突破两千亿元,2021年突破三千亿元。2021年信阳市GDP总量为3064.96亿元,居全省第9位,相比2008年在全省的位次上升了2位(表1)。2008-2021年间,信阳市人均GDP均低于河南省人均GDP水平,但二者差距逐渐缩小。2021年信阳市人均GDP为49345元,相比2008年的12542元,增长了近4倍,居全省第12位,比2008年上升了3位(表2)。
从增速看,除2010、2011、2017和2019年,其余年份信阳市GDP增速均高于河南省GDP增速。2021年为6.5%,处于河南省第10位,比2008年上升了5位。人均GDP增速2011年之前均在10%以上,之后均在10%之下,2020年降到2.4%,2021年反弹升到9.6%,高于河南省人均GDP增速3.2个百分点。
从占比看,2008-2021年间,信阳市GDP在全省占比呈上升趋势,2021年为5.2%,比2008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人均GDP占河南省比重由2008年的66.43%上升到2021年的83.06%。
表1 信阳市2008-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表2 信阳市2008-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三、税收占比上升,但财政自给率靠后从财政收支来看,信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24.99亿元增至2021年的135.39亿元,增长了约5.4倍,居全省第14位,较2008年上升了1位。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为625.46亿元,是2008年的5.2倍,居全省第5位(表3)。
从财政收支增速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011年达到30.02%,一路下滑至2016年的3.98%,2020年因疫情原因更是下滑到1.97%,随后2021年反弹到1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从2016年超过收入增速,但从2018年的18.59%快速下滑,2021年为2.4%,远低于收入增速(图1)。
税收占比方面,除2008、2009、2017和2018年,其余年间信阳市税收占比均高于河南省税收占比水平,2011年税收占比最高为77.37%(图2)。税收占比在全省的位次从2008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7位。
从财政自给率来看,信阳市财政自给率远低于河南省财政自给率,2021年信阳市财政自给率为21.65%,比全省低20.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8位(图3)。
表3 信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1 信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图2 信阳市、河南省税收占比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3 信阳市、河南省财政自给率
2008-2021年间,信阳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总量逐年增加,存款年末余额大于贷款年末余额。2021年信阳市存贷比为51.05%,比2008年高2.49个百分点(表4),说明经济体量的增加。不过,信阳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占河南省的比重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贷款余额占河南省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21年存款占比为5.29%,贷款占比为3.21%,存款占比均高于贷款占比,近几年存贷款占比的差距在变大(图4),说明信阳的经济活力还需有待提升。
表4 信阳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4 信阳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及占河南省比重情况
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信阳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但差距在不断缩小。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19年超过驻马店市在河南省排名第16位,之后一直保持在第1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河南省排名始终处于第14位。从2010年开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2%,居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5%(图5),位于全省第3位,前两位的是濮阳市、漯河市。
从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来看,信阳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一直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但差距也在不断缩小。202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在河南省排名第11位,超过商丘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周口市、濮阳市和济源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自2010年开始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2020年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在河南省排名第8位。从2013年开始,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于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2020年的-3.7%大幅反弹到2021年的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2020年的5.6%同样大幅反弹到2021年的13.7%(图6)。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5 信阳市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6 信阳市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与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对比来看,多数年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过GDP增速,说明经济发展质量较好。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010年以来高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GDP增速,但因快速下滑,2016年又低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GDP增速,随后波动反弹,2021年又高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GDP增速(图7)。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7 公共预算收入、GDP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五、R&D经费内部支出不断增加,但占比仍靠后
信阳市R&D经费内部支出在2010-2020年十年间增加了17倍多,多数年份增长率高于GDP增速,2020年R&D经费的增长率为-0.2%(图8)。R&D经费内部支出占河南省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近两年有所下降, 2020年占比为1.75%,比2010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从R&D经费内部支出在全省的排名来看, 2020年排名第16,仅高于济源市和鹤壁市(表5)。
信阳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低于河南省和全国水平。2020年,信阳市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为0.57%,低于河南省1.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83个百分点(图9)。
从R&D产出量情况来看,2010-2020年间信阳市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和发表科技论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占比上看,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和发表科技论文数近三年占全省比例均在2017年达到最大值,近三年表现出下降趋势(图10)。
表5 信阳市(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2008-2020年济源市和河南省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河南省统计年鉴,全国数据来源于对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信阳市(R&D)经费内部支出增长率为根据信阳市(R&D)经费内部支出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图8 信阳市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
图9 信阳市(R&D)经费占GDP比重及比对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图10 信阳市R&D产出情况
六、投资增速整体下滑,工业投资波动大
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3462亿元,是2008年的6.49倍,占河南省比重上升到6.2%。从全省排名来看,2020年信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低于郑州市、洛阳市和南阳市,在全省排名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趋势下降,2020年下降到5.8%,鉴于全省水平较低,仍居全省第7位,2021年增速为11.6%,高于河南省7.1个百分点(图11)。2021年的排名第9位。
从不同类型投资情况看,虽然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总额在2008-2021年间都得到了较大增长,但增速整体而言呈下滑状态,且波动比较大,如工业投资由2015年的12.1%直接落到2016年的-3.3%,民间投资由2015年的16.5%落到2016年的-5.1%,同样,房地产投资增速由2017年的20.4%落到2018年的-1.8%和2019年的-7.9%(图12)。投资增速波动说明信阳经济的脆弱性,面对外部冲击经济内生的韧性不足。
从各项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大, 2021年为112.95%,说明投资拉动效用减弱。其次是民间投资占比70.97%,工业投资占比42.23%,房地产投资占比14.13%(图13)。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2018-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为根据相应年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计算所得。
图11 信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省市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信阳市统计公报,2018-2021年工业投资总额和民间投资总额为根据相应年份工业投资增速和民间投资增速计算所得。
图12 信阳市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13 信阳市各项投资占GDP比重
此外,2020年之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加,受疫情影响2020年下滑为1160.23亿元,2021年又反弹至1252.85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占GDP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2021年占比为40.8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社消零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占比为69.79%,比2008年下降6.56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占社消零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占比为30.21%,比2008年上升10.05个百分点(表6)。
表6 信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七、二产占比较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河南省水平
2017年开始,第三产业在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2021年信阳市三产结构为19.6:34.7:45.7(图14)。
数据来源:历年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14 信阳市三产结构变化情况
信阳市工业增加值逐年增加。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16年、2018年低于GDP增速,其余年份均高于GDP增速。2020年为4.3%,高于GDP增速2.4个百分点(表7)。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信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除2017年外,均高于河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21年为9.1%,高于河南省3.7个百分点(图15)。
从规上工业企业数来看,截至2020年末,信阳市共有1253家规模以上企业,占全省规上企业数的比重为6.32%,在全省排名第8位(表8)。
表7 信阳市工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表8 信阳市规上工业企业数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信阳市数据来自信阳市统计局历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河南省数据来自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其中,2018-2021年信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根据相应年份信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计算所得。
图15 信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
信阳市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由2008年263.9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98.92亿元,增加了5.3倍。从增速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008-2021年间除2020年外,均高于GDP增速,但近三年均低于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图16)。
从占比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7%。占全省的比重基本平稳,保持在4.5%-4.85%之间。信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在全省排名第8位(表9)。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16 信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省市对比
表9 信阳市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从服务业分行业来看,2008-2013年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和零售业位居前两位,201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超过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与批发和零售业位居前两位,并且房地产业在2016年又超过批发和零售业位居第一位,金融业在2015年超过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位居第三位。就增速来看,住宿餐饮业除2020年疫情断崖式下滑外,基本平稳,其他行业均波动较大(图17)。从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额的比重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占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金融业及房地产业占服务业比重上升趋势明显(图18)。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图17 信阳市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图18 信阳市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额比重
八、人口在外务工经商者多,城镇化率较低
信阳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在外务工经商者249万有余,劳务收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脱贫摘帽的重要支撑。常住人口近两年有所下降,2021年常住人口618.6万,且常住人口占河南省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7.09%下降到2021年的6.26%(表10)。信阳城镇化率低于河南省城镇化率水平(图19),2021年城镇化率为51.1%,在全省排名第14位。
表10 信阳市人口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信阳市统计公报。
图19 信阳市城镇化率
综上所述,信阳市GDP总量不断上升,居全省第9位,但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财政自给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等指标在全省处于中下游水平。信阳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一产过高、二产弱、三产不强,传统产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产业协同不密切,链式发展不够,人口外流率高。信阳市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改造提升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两大传统产业,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建材家居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老区振兴发展。
供稿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专家 李燕燕
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李甜(整理数据图示)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