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服务业最新规划: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1%
大河财立方
2022-07-11 16:21:00
“十四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1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郑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涉及物流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等。

发展目标

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对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郑州在全国服务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左右,规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左右。

“十四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左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左右,服务业税收、从业人员规模稳步提升。

发展重点

物流业:

以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统揽,坚持“通道+枢纽+网络”并进,到202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3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7%,基本建成立足中部、辐射全国、通达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和现代国际物流中心。

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培育本土龙头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物流载体平台扩容增效,重点推进郑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园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中国(郑州)有色金属国际物流港产业园、河南保税郑州全球跨境E商务产业园区、郑州万邦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原跨境电商物流港等现代物流载体平台向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多式联运型等综合性物流园区转变。

统筹推进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城乡配送物流、大宗商品物流等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园区、基地,提升专业物流服务能力,形成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的“郑州品牌”。

持续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推动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强化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支持本地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向多式联运经营人和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

加快物流业智慧化建设,建立健全智慧物流技术体系、智慧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信息共享。

金融业:

以全面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为导向,着力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争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

做强金融总部经济,加快河南卢森堡中心、郑州国际金贸港、融媒信息港等项目建设,推动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郑州设立功能性总部或区域性总部。

做大做强本土金融企业,加快民营银行筹建,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和服务能力。

培育壮大资本市场,发挥郑商所龙头作用,完善期货品种体系,持续实施挂牌上市“千企展翼”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企业挂牌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直接融资比重。

深化金融开放合作,鼓励设立外商独资或者控股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引导本地机构联合外资共同设立合资金融机构,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多边金融组织设立区域或功能总部、分支机构或代表处。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探索建立郑州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平台,加强风险防控处置力度,提升跨行业、跨机构、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的能力。

科技服务业:

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900亿元左右,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80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倍增,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达到300家,成为全国科技服务业重要基地和产业创新服务中心。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依托专业(学科)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商务服务和会展业:

紧抓郑州商务服务跃级提升的重要窗口期,支持商务服务做精做优,会展服务做大做强。到2025年,亿元楼宇突破80栋;引进区域性总部或功能性总部达到100家;展会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立足中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商务中心、会展名城。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全面提升楼宇载体功能,打造一批特征明显、产业集聚、行业集中度高的特色专业楼宇,推进商务服务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联动发展。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32个核心板块为重点支撑,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深耕郑州,来郑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提高郑州影响力和知名度。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发展环境,推动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咨询评估、融资担保、信用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会展等专业服务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逐步形成门类齐全、运作规范、专业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

现代商贸业:

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00亿元。

构建完善“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为核心的“1+1+1”实体商业体系。

围绕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文娱休闲、旅游观光、运动健康等业态,创新夜经济管理,繁荣夜间市场。

积极培育在线消费新热点,鼓励电商、快递等企业与实体店、商务楼宇和小区物业等合作,开展末端配送服务合作,满足群众“宅经济”新需求。进一步规范“网红经济”市场,挖掘“德化步行街”等城市“网红打卡点”,推动“网红经济”健康发展。

支持商贸企业跨区域经营,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内外贸一体化的大企业大集团。

充分挖掘郑州“老字号”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郑州“老字号”的经营特色,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开展连锁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经营。

文化旅游业:

到202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2亿人次左右、旅游综合收入3000亿元左右,基本建成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

以“山(嵩山文化)、河(黄河文化)、祖(人文始祖)、国(国家起源),古今辉映(郑州中心城区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搭建黄河文化遗产廊道、沿黄生态廊道和旅游观光廊道,抓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项目,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创新推出黄河题材文化旅游演艺精品力作,提升“只有河南”“黄帝千古情”等文化旅游精品演艺水平,讲好“黄河故事”,塑造郑州“最美黄河”形象,叫响“黄河之都”城市名片。

办好“老家礼物”创意设计活动,推出一批有文化、有价值的“郑州礼物”。

推动文创园区扩容提质,以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郑州二砂文创园、芝麻街1958双创园区、郑州市中央文化区、金水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等为主体,推动数字文创、科技信息、视频视听、智能制造等创新业态繁荣发展。

继续发挥惠民文旅消费季、文旅消费品牌榜等既有品牌活动的引导作用,促进文旅新消费。

加强“国际郑”旅游品牌建设,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国际少林武术节等重要文化展示交流活动,提升郑州国际文旅名城品牌形象。

时尚创意产业:

到2025年,逐步建成时尚总部聚集、设计师汇聚、品牌荟萃、活动突出、消费活跃的时尚产业集群和以原创、设计为特征的全国知名时尚创意中心。

聚焦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化创意、时尚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广告及会展设计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设计之都”。

聚焦创意引领,促进传统消费品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时尚服务业,着力打造“时尚之都”。

实施“郑州品牌”整体营销推广计划,助力“郑州女裤”“郑州文创”“郑州设计”等郑州品牌提升认知度、美誉度、知名度。

继续支持举办“中原芳华时尚周”“郑州国际时装周”“中原时尚直播”“郑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提升郑州时尚创意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空间布局

“一核”强化能级提升:推动老城区高品质发展,提升服务能级。依托老城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基础,以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为主要载体,突出楼宇经济、街区经济、总部经济,提升商贸、文化、旅游等综合性、多元化、高品质服务功能,打造郑州服务业发展新形象。

“一带”强化战略引领:围绕黄河战略,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域为依托,发挥沿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科技资源集聚优势,高标准打造“沿黄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全面提升沿黄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服务能级。

“三极”强化辐射带动:充分发挥东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核心承载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现代服务业开放创新强劲增长极。

东部片区以郑东新区为依托,统筹中牟县,利用龙湖北片区、金融岛片区、云湖大数据产业园、高铁东广场、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平台,重点布局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服务贸易、科技服务等产业,建设成为引领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部片区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依托,统筹郑州经开区、新郑市,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研发设计、全球检测维修、汽车及高端装备研发、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建设成为国际综合枢纽和物流中心,成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载体。

西部片区统筹登封、巩义、新密、荥阳等区域,依托登封市核心片区、新密市古城核心板块、郑州西部新城(荥阳)核心板块等平台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健康医疗中心,成为美丽经济发展的样板。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