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2021年出栏生猪4026万头,保障百姓“菜篮子”供给
大河财立方
2022-05-05 12:16:11
持续为社会生产高品质猪肉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徐兵 通讯员 陈浩)5月5日,记者从牧原股份获悉,近日该公司披露《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详细披露了公司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履责实践与绩效。

牧原始终秉承“让人们吃上放心猪肉,享受丰盛人生”的愿景,坚持价值创造,综合运用现代科技、科学管理等手段,提升经营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末,牧原业务已发展至全国25省(区、市),219县(区),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生态,带动就业30余万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2021年,出栏生猪4026.3万头,持续为社会生产高品质猪肉,保障百姓“菜篮子”供给。

研发投入8亿元,科技创新助推行业升级

牧原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探索研发出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养猪专家、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智能屠宰等多种智能产品,引领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截至2022年4月,牧原累计申请各项专利1636项,研发投入8.08亿元,在饲料营养、生物育种、养猪环保、疫病防控、智能养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同时,牧原成立河南牧原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从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建设、智能机器人研发、云计算装备技术、5G通信技术服务等方面发力,致力于实现猪肉全产业链信息化监测、分析、管理,为推动猪肉产业数字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发展低碳养殖,公布业内首个绿色低碳行动报告

牧原设立清洁生产管理团队,全面推进公司碳减排工作。在低碳路径上,牧原通过持续创新环保工艺技术,研发应用低蛋白日粮、无供热猪舍、粪肥高效利用等,以及实施沼气利用、土壤固碳、节约能源、光伏发电等关键措施,不断减少生产运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猪肉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价值。2021年,牧原通过各项关键减排技术,实现减排温室气体 334.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1.8亿棵树的年二氧化碳吸收总量。

同时,牧原发布《2021绿色低碳行动报告》,这是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第一本专项碳减排行动报告,该报告对养殖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全面盘查,用负责任的态度发展低碳养殖,为国家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食安为先,牧原形成“6+1”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牧原积极贯彻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战略,致力于生产全球最高标准的安全猪肉产品,实现“让人们吃上放心猪肉,享受丰盛人生”的愿景。

报告显示,牧原升级从原料到屠宰的全流程食品安全管理,完善追溯系统,形成“6+1”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行业友好,牧原与1万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企业所做的决定要惠及全产业链,不推卸责任,不转嫁风险,不遗留隐患,与同行共同构筑行业生态,争做“三好企业”。

对此,牧原积极探索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不断提升产业链各环节价值,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推进商业文明。2021年,牧原与1万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赋能中小型企业1000多家,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生态,吸纳就业30余万人,激活当地经济;推出平价种猪,以肉猪价格供种,2020~2021年向社会提供92万头优质种猪,并将低蛋白日粮技术分享与行业,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牧原投入2376万元,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参与其中。牧原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公司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帮扶,结合主业实施了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订单农业,推动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牧原投入2376万元,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累计捐赠9566万元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及1571村、52万户、179万人。

牧原高度重视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累计帮扶14万户39万人口,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持续开展“聚爱助学”系列项目,覆盖24省(区)201县,资助大学生 4.3万人,中小学生50万人次,奖励优秀教师2.5万人次;累计吸纳1.3万余名退役军人就业;捐赠1亿元用于郑州、周口、新乡等灾情严重地区的防汛救灾,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民营企业的担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望未来,砥砺前行。牧原将继续深耕产业,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让人们吃上放心猪肉,享受丰盛人生。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