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薇)上海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为保障封控中上海居民对生活、医疗物资的需求,多家电商平台已经开始行动,阿里、京东均上线了疫情保供专区,提供优质低价民生物资。
在末端配送方面,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多家互联网平台已向上海增派上千保供人员,同时,大量无人配送设备也汇聚上海,加入末端配送服务中。
多家零售企业开辟疫情保供专区
受疫情影响,上海当地居民对生活物资的需求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为保障当地居民采购生活物资的需求,4月9日,天猫、聚划算联合40余家在上海有配送能力及仓储的品牌商家,上线“上海专属”的保供会场,供应果蔬生鲜、牛奶、预制菜、大米等生活物资,以及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首批保供商品一共100多款,最快48小时送达小区。
饿了么面对上海防疫情况,通过“社区集采+定点配送”的服务模式,推出“全能超市”保障社区的生活物资需求。自3月28日启动运行以来,“全能超市”已为浦东超过25000个家庭配送了肉蛋奶和米面粮油等必需品。4月7日起,该服务范围开始覆盖到浦西多个小区。
4月8日,京东APP上线疫情民生保供专区,当地居民可以在京东APP搜索“疫情保供”,进入疫情民生保供专区页面,不仅可以购买米面粮油、水饮、肉禽蛋、蔬菜、水果、婴幼儿奶粉、纸尿裤等民生商品,也可以选购制氧机、感冒药、防过敏药、温度计等医药品,还可以选购保温杯、电热水壶、舒适衣物、宠物用品等生活用品,满足消费者各类生活需求。
4月7日,拼多多平台上线“48小时保供套餐”。消费者打开拼多多App或小程序,搜索“上海48小时”或点击百亿补贴频道,即可进入保供套餐专题页面。
美团买菜则上线社区集单服务,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开通服务,优先覆盖封闭小区多、配送压力大的重点区域,首批开放的服务区域为松江、宝山、徐汇及普陀,后续服务地区将陆续开通。
家乐福从4月3日开始,便在微信小程序紧急上线了“社区集单购”业务,0点至12点,社区居民在小程序上下单,当天21点前送到小区门口;12点30分至23点订单,则在第二天上午前送到小区门口。
分拣、骑手等人员驰援上海
“云买菜”等线上订单激增的背后,履行这些线上订单,需要大量包装、分拣、配送人员。但上海因为疫情,很多人面临居家防疫,为了保障物资配送,全国各地配送力量沿着抗疫保供线逆行,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从外地驰援上海末端配送。
阿里巴巴4月10日表示,饿了么、大润发、盒马、菜鸟等企业已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本地人员尽快重返保供岗位,并从外地调集增援力量,近期共计将新增抗疫保供人员3000人。新增人员主要由骑手、快递员、仓店拣货员构成。
其中,大润发将选派600名员工从江苏、浙江、安徽三地出发驰援上海,在上海26家门店参与物资保供、一线分拣、线上订单配送等工作。目前,大润发在上海有19家门店正在参与政府社区保供物资供应。
在过去一周,饿了么已陆续增加近1500名骑手到岗,预计近日还将增加约1000名骑手,同时还将从外地调派600名骑手增援上海。
盒马鲜生则陆续增加300名一线人员,目前盒马鲜生自提应急通道已覆盖5300多个小区,社区集单已服务近800个长时间封控的小区。
京东也向上海又陆续调配2000多位京东快递小哥等一线抗疫保供人员,为运营保障和物资派送提供服务。京东新任CEO徐雷于晚间连发两条朋友圈表示,京东已经整装待发,将会开足马力尽最大努力支援上海保供应。“京东在抗疫救援方面,从来不惜力,从来不算账,也愿意用自己最擅长的供应链能力高效支援任何需要的城市。”
京东物流携手京东健康在严格遵守当地各项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多方面投入,努力推进“药品求助登记平台”的履约服务,已有不少求助者的用药需求陆续得到解决。
无人设施大量用于末端配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抗疫过程中,无人机、无人配送车等设施集中亮相。美团、京东、达达以及顺丰、圆通等多家电商、物流公司均已上线智能快递车配送物资,通过“无接触”形式保障物资供给。
4月7日,美团公司副总裁毛方在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首批自动车已在浦东新区美团买菜康桥路站投入使用,为附近社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第二批自动车同日落地瑞金医院,支持医院内部核酸检测样本、医护物资等货品的配送工作。
此前美团买菜康桥路站点,由于爆单,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骑手和拣选员都已经连轴转,但还是免不了积压大批等待配送的订单。自动配送车一次就能送10户左右,大大节约了志愿者的体力和时间,全程无接触的模式也减轻防疫保障工作压力。
达达开放了无人运送平台,京东物流也投放了一批智能快递车。据悉,此次京东调运上海的不少都是最新的第五代无人智能快递车,在封控区域开展无接触配送。
顺丰无人机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就将1200份抗原检测试剂盒从华东无人机基地运送到金山区某隔离医学观察点,还在城市末端物流配送、运送急救物品等场景中运用,提高了紧急配送的时效。
从此次支援上海的无人化设备可以看出,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互联网巨头,各大平台对于无人配送的布局紧锣密鼓,并且都具备投放到实际场景运营的水平,将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路径之一。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