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郑汴洛三大片区交出亮眼成绩单丨河南自贸区这五年①
大河财立方
2022-03-29 18:25:00
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11.7万家企业

编者按

2017年4月1日,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这是国家设立的第三批7家自贸试验区之一。

如今,经过五载精耕细作,河南自贸试验区在“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方面,创下累累硕果。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作为河南省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先手棋、排头兵,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应运而生。

郑州、开封、洛阳三大片区新的目标任务已定,一个更加开放的河南,必将为中原的发展书写浓墨重彩新篇章。

3月29日起,大河财立方特别推出“河南自贸区这五年”系列报道,梳理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取得的成就。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丁洋涛 文图)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2017年4月1日,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五载风云转瞬逝,创下硕果累累篇。

在挂牌五周年之际,河南自贸试验区交出亮眼成绩单。围绕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河南自贸试验区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重要支点,郑州、开封、洛阳三大片区纷纷交出亮眼答卷,制度创新、复制推广成效明显,种好了国家赋予河南的这块“试验田”。

图片

为国家试制度,

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圆满收官

过往五年,河南自贸试验区接手的160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中,除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因国家统筹考虑因素未实施外,159项试点任务都已实施。这是河南自贸区在为国家试制度层面交出的答卷。

记者从河南省商务厅了解到,自挂牌以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成效明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160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完成率为99.37%。

除此之外,改革创新持续驱动,累计形成479项改革创新成果,12项被国家采纳推广,68项在河南全省推广,其中“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一码集成服务”“‘四链融合’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等3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河南省自贸办会同河南省委改革办联合发布了三批共43个“最佳实践案例”。

图片

三大片区分区来看,郑州片区占地73.17平方公里,重点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发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作用。

目前,郑州片区累计形成240余项创新成果,“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1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国有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改革”“交房即发证改革”“跨境电商市场领域智慧监管新模式”等8项制度创新成果被省自贸办会同省委改革办联合评选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总体方案》规定的160项改革创新任务和郑州市自行确定的96项改革事项,完成率达98%。国家层面260项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中,除50项内容不适合郑州片区推广条件外,在可复制推广的210项试点经验中,已落实事项210项,完成率为100%。

图片

开封片区占地19.94平方公里,重点构建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促进国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开封片区改革创新成果达128项,“一码集成服务”1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便企简易注销”“5G+智能制造”等10项制度创新成果被评选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总体方案》160项试点任务中,开封片区除因机场、综保区等客观条件限制及由郑州片区为承接主体的24项试点任务不能承接外,其余可承接135项改革试点任务完成率达到100%。

图片

洛阳片区划分面积为26.66平方公里,根据《总体方案》规划,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和国际产能合作能力,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洛阳片区自挂牌以来,累计形成近200项创新成果。“‘四链融合’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1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递进式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模式”“推行受理、审核、出证‘三分离’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等13项制度创新成果被评选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总体方案》160项试点任务除涉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航线资质的15项不具备实施条件外,其余145项已基本完成,落实率、完成率双双达到100%。

图片

为地方谋发展,

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11.7万家企业

近5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开展好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的同时,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种好国家赋予河南的这块“试验田”的同时,筑巢引凤,促进企业入驻、提升经济活力。

截至2021年底,累计入驻企业11.7万家,是设立前的4倍多;注册资本总额1.3万亿元,是设立前的5倍。其中,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是设立前的5倍;实现进出口总额580.3亿元,是设立前的4倍;出口309.1亿元,是设立前的近7倍。

在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各片区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受到商务部方面的肯定。

各片区紧盯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要求,印发郑州片区多式联运、开封片区文化产业、洛阳片区智能制造等三个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助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做法,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印发全国推广。推动各片区出台特色产业支持政策,如郑州片区金水区块出台3亿元的产业扶持政策,开封片区出台文化产业国际化支持政策。

目前,郑州经开区块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现代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郑东新区块现代金融、大数据产业加快构建。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各片区企业集聚态势显现。

2021年,郑州、开封、洛阳片区新设立企业分别达16329家、1183家、3222家,分别增长2.3%、6.3%、15.6%,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突破两万家,为2019年以来最高,约占全省总数的4.5%。知名企业如益海嘉里、丰树物流、上汽、阿里巴巴、华润、格力、东旭等,加快布局自贸试验区。

截至2021年底,河南自贸试验区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或机构125家、国内500强投资企业或机构100家。80余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如富泰华精密电子5G智能手机精密机构件、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洛阳东旭光电新材料及氢能电机装备产业园、格力冰箱洗衣机生产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

在招商引资方面,河南自贸试验区重点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把招商引资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河南自贸试验区已经引荐达野机器人、深圳菜亿车供应链集团、北京长城华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接洽谈合作,促成菜亿车(河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落地。面对汛情疫情双重冲击,协调中信保为223家区内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服务支持企业数同比提高16%。郑州国际陆港等19家区内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占全省总数的过半。

在推进载体建设、持续提升开放能级方面,河南自贸试验区通过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亮眼成绩。

据了解,国务院批复设立了洛阳综保区、开封综保区,同意河南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郑州获批建设中东部地区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开封片区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实现了河南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零的突破,运营中部首个国际艺术品保税仓。

2021年,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次增长37.6%。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成交量、成交额分别增长51.8%、79.7%,分居全国第一位、第四位。

图片

迈入发展新阶段,

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2.0版

刚满五周岁的河南自贸试验区,正在踏上新征程。

为将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成制度型开放先导区、高能级国际物流枢纽、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营商环境国际化引领区,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应运而生。

2021年12月,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法院作为全国仅有的5个自贸试验区法院之一,正式挂牌运行。这是河南自贸试验区制度框架逐步完善的缩影,也是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2.0版的微观体现。

早在2021年4月13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对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主要特点和内容进行了解析。

《意见》从目标任务、投资管理、贸易便利、产业体系、国际通道枢纽、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组织实施等8个方面,明确了打造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意见》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五个注重”,分别是注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注重制度型开放打造新优势、注重高质量发展增强新活力、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动能以及注重政策针对性增强各方获得感。

据了解,以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的《贯彻落实<河南自贸试验区条例>实施方案》,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河南自贸试验区《促进制度创新试行办法》和《开放创新联动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制度体系已基本构建。

据介绍,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功能和布局更加优化,主导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超过120项,建设开放创新联动区15个,新设企业8万家,外资规模、外贸规模再翻一番。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