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曾在敲钟当天股价暴涨的力量钻石,迎来了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
2月27日,力量钻石(股票代码:301071.SZ)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多项指标创下了近年来的最好纪录。
报告显示,2021年力量钻石营业收入约4.98亿元,同比增加1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亿元,同比增加228.17%;基本每股收益盈利4.88元,同比增加203.11%。
与此同时,力量钻石拟以6037.20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不送红股,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现金分红金额(含税)6037万元。
力量钻石各项指标大增的背后,是人造金刚石行业的景气周期来临,市场供不应求现象明显。而受此驱动,行业迎来众多新进入者。作为行业龙头之一,力量钻石如何保持领先优势?作为人造金刚石核心产区的河南,又将如何把握先机?
2021年营收同增103%
拟现金分红6037万元
将时间拨回2021年9月24日上午9点30分,力量钻石在深交所敲钟上市,股价一路上行。当日股价最大涨幅达1296.70%,最高价288元;收盘报250元,收涨1112.42%,出乎市场预料。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力量钻石股价一度攀升至366元,较发行价20.62元增长近17倍。因此,力量钻石上市后第一份年报的成色如何,也备受市场的期待。
而力量钻石的确交出了一份“不负期待”的年报。
报告显示,力量钻石积极扩充产能,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实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下游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公司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3.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17%;基本每股收益盈利4.88元,同比增加203.11%。截至2021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4.24亿元,同比增长79.06%。
力量钻石同步披露了利润分配方案,拟以6037.20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不送红股,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现金分红金额(含税)6037万元。
行业景气周期带动价格上涨
力量钻石培育钻石毛利增至81.38%
2021年,被称为中国培育钻石发展元年。行业景气周期的到来,带来市场的供不应求,进而也刺激了人造金刚石价格的飙升。在此背景下,力量钻石业绩大涨也在市场预料之中。
力量钻石称,培育钻石生产技术渐趋成熟,随着GIA、IGI及HRD三大国际权威钻石鉴定机构均为培育钻石正名,并且陆续推出针对培育钻石的分级检测服务,顶级品牌零售商如老牌钻石品牌戴比尔斯等和快时尚品牌如施华洛世奇、潘多拉均积极布局,培育钻石市场共识逐步形成,更具价格优势的培育钻石大幅降低钻石消费门槛。进入2021年,培育钻石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国内主流生产企业大幅增加培育钻石生产能力。但新产能建设进度缓慢,导致工业用金刚石单晶产能大幅降低,同时伴随着国内光伏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对工业金刚石单晶需求的增长,工业金刚石单晶市场供应紧张,销售价格上涨明显。
在此背景下,不论是天然钻石,还是培育钻石,抑或是工业金刚石的价格均在明显上涨。
据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供应商戴比尔斯,在今年第一场交易会中将原钻价格上调约8%,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该公司第5次上调价格。钻石成品价格指数在2022年首月大涨5.67%,创下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纪录。
力量钻石副总经理周智华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该公司的培育钻石产品供不应求,只供五六家大公司,其他小公司不卖,现在印度小珠宝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拿不到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继去年11月份该公司将中低端产品价格上调了10%之后,今年1月份又将全品级产品价格上调了10%。
这一现象在力量钻石的年报中也得以印证。
作为力量钻石三大产品品类之一的培育钻石,在下游旺盛需求推动下,产品收入从2020年3734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1.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15.25%增至39.57%,占比升至第一位;毛利率也由2020年的66.82%增长至2021年的81.38%。另外两大品类金刚石单晶和金刚石微粉的毛利率也在不同程度增长。
与此同时,力量钻石的新厂区在2021年陆续投产,公司产能规模快速扩大,在金刚石行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行情下,产能逐步释放,为业绩稳步增长提供了产能支持。
新进入者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力量钻石要如何保持优势?
人造金刚石的风口还将持续。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培育钻石在全球消费市场仍然保持高景气度。印度作为全球钻石加工的集散地,占据了全球90%以上钻石加工份额。今年1月印度培育钻石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根据GJEPC每月披露数据,1月印度培育钻石毛坯进口额为1.53亿美元,同比增长77.3%,环比增长16.2%;出口额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70%,环比增长18.1%。
与此同时,下游培育钻石零售品牌遍地开花、加速布局,带动消费者认知度持续提升,需求保持向好态势;培育钻石锚定天然钻石定价整体价格稳健,上游毛坯商受益行业业绩持续兑现并持续扩产,整体仍呈现供不应求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8月底,北美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培育钻石零售品牌已超50个。而国内,国民培育钻石品牌“LightMark小白光”成立;复星集团旗下豫园珠宝成立培育钻石子品牌“LUSANT露璨”,标志着国内知名珠宝集团正式进军培育钻石行业;周大福也投资成立CAMA(Catch&Match),试水培育钻石行业……
据贝恩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毛坯培育钻销量11百万克拉,全球培育钻渗透率8%;而中国2021年毛坯培育钻销量只有1.4百万克拉,培育钻渗透率6.7%。预计至2025年全球毛坯培育钻销量26百万克拉,培育钻渗透率15.80%;2025年中国毛坯培育钻销量4百万克拉,培育钻渗透率13.80%。
对于力量钻石来说,市场前景空前广阔,但竞争也前所未有的激烈,要如何保持优势参与其中?
力量钻石在年报中披露了5个重要方向,重点为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产能。“下一年度,公司将集中全力完成新厂区建设,保障宝晶募投项目全面完工、力量二期建设项目快速投产,迅速扩大产能规模。同时,将加快建设研发中心,引进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增加研发设施和检测仪器设备投入,进一步拓宽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还将继续抓好产品技术升级,进一步扩大培育钻石产品整体营收占比;保障金刚石单晶产品核心客户供应;扩大金刚石微粉产品技术优势,保持在光伏新能源领域中的领先优势。”力量钻石称。
据了解,目前力量钻石已经批量化生产2~10克拉大颗粒高品级培育钻石,处于实验室技术研究阶段的大颗粒培育钻石已突破30克拉,处于行业前列。
河南人造金刚石行业存在大而不精问题
如何优势崛起?
站在市场的风口,不仅是力量钻石,河南全省的人造金刚石行业都面临考验。
河南是中国超硬材料大省。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金刚石单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5%左右,稳居世界第一,而河南人造金刚石的产量占到全国80%。在培育钻石领域,中国的产能约占全球培育钻石总产能的50%,其中又有八成属于“河南造”,形成了“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的重要格局。
不过,就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河南人造金刚石行业“大而不精”的问题明显。
三磨所总经理助理、超硬材料协会秘书长孙兆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河南省超硬材料企业以上游原材料产品居多,高端超硬材料制品及功能化应用产品较少,存在产品以低价大量销往国外,部分高端产品仍需从国外高价进口的现象。中高档产品竞争力薄弱,产品专用化程度和精细化程度不够,部分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此同时,还存在产品应用实验室欠缺或不够完善、前沿技术研究薄弱及未来可持续发展高端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
与此同时,人造金刚石作为超硬材料代表,除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外,还拥有最高的热导率、极宽的禁带宽度、高载流子迁移率、高绝缘性、极佳的光学透过性、化学稳定性与抗辐照性等众多热、光、声、电、化学优异性能,可广泛应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半导体芯片等领域之中。首饰级的培育钻石仅仅是人造金刚石应用的“冰山一角”。
出于长远发展考量,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河南应在保持培育钻石优势的同时,把超硬材料功能应用的开发作为一个战略方向。但是到目前为止,因为大颗粒金刚石的价格还很高,纯度不太够,技术也不算成熟,河南对于金刚石的功能应用开发有限,工具制品和复合超硬材料发展滞后。
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河南省人大代表、力量钻石总工程师张存升曾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省内超硬材料龙头企业加大在金刚石应用方面的科研投入力度;建议组建企业和学校的创新联合体,把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应用有序衔接起来,形成快速高效的转化机制,共同打造好河南超硬材料研发和制造中心;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超硬材料功能化应用研发的支持,发挥超硬材料在声、光、电、热等应用领域的独特优势,做大产业、做长链条、做优品牌,为河南未来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打造先进钢铁材料、新型铝合金、钨钼钛合金、尼龙新材料、新型耐材、超硬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链,培育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等未来新材料产业链。推动由基础材料大省向先进材料强省跨越。到202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新型材料产业集群。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