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郑州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天使风投创投基金。
作为实现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结合的重要力量、一流创新生态中的重要环节,基金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与河南省经济总量相比,河南省的基金业发展整体偏弱,背后原因是什么?如何“内培外引”、优化提升,实现基金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河财立方推出“基金先生有话说”系列报道,对话省内外基金大咖,为河南基金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丁倩)产业基金作为一种新型金融融资工具,正以其特有的优势,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
1月6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郑州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天使风投创投基金。
2021年11月26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商品交易所、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2022年河南两会还是在此前调研中,均备受关注。那么,河南基金业发展现状如何?尤其是产业基金,在服务培育河南实体企业成长壮大的同时,如何撬动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河南?
一批基金机构涌现
河南产业基金发展粗具规模
随着河南资本规模的快速壮大,基金业发展成效初显。
2021年12月26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曾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河南基金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全省各类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机构达到156家,总规模876亿元,涌现出百瑞创投、华夏海纳、中原前海、中金汇融、伊洛投资等一批优秀的本土创投和基金机构。
此外,基金投资成效逐渐显现,河南相关部门深入对接国家发改委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相继组建14只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累计投资168个新兴产业企业,推动8家企业上市,36个企业新三板挂牌,13个项目拟申报IPO。推动河南投资集团、中原豫资控股、河南农开公司、中原证券发起设立国企基金,引进华为海棠、上海合晶、华锐光电等一批项目落地河南。
聚焦到河南基金产业聚集地——中原基金岛,截至2021年12月26日,累计引进中原前海股权投资基金、国新启迪股权投资基金、中金汇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汇融)等基金及管理机构240家,计划管理基金规模3000亿元;设立5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2021年9月6日,郑东新区发布“创投十条”,落户最高奖励1000万元,并提供“拎包入驻”服务。
基金是促进整合区域内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重要金融工具,也是国有资本调整布局、优化形态的重要载体抓手。尤其河南运作产业基金的“三大国有巨头”,纷纷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河南投资集团先后设立创投基金、新兴产业基金、军民融合基金、基础设施基金各级各类基金近60只,基金总规模近1100亿元,实际到位近360亿元,其中河南投资集团到位近11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出资逾250亿元,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投资超过300家企业。
其所投的小鹏汽车、中微半导体、多氟多、仕佳光子等60余家省内外企业成功上市,在助推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河南投资集团旗下基金也获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中原豫资控股)则通过基金尝试建立投资“朋友圈”,先后与中国国新、启迪控股、IDG资本、信金投资、芯鑫租赁、浦东科投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累计设立基金规模1479.1亿元,重点围绕优势再造、换道领跑、绿色低碳等战略方向进行产业投资。截至目前,中原豫资控股与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合作,先后共设立、主动管理24只产业基金及19只子基金,合计认缴总规模1560亿元。
“基金在投资时重点关注国内优质企业,做好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桥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开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称。
据悉,农开公司全资子公司农开基金作为农开新兴产业基金管理人,前期共受托政府投资基金及自主设立基金14只,总投资规模620.5亿元,完成投资项目491个,投资总金额520亿元。所投项目中有66家梯次进军资本市场,其中8家企业成功上市,6家企业已提交申报材料,15家企业已备案辅导即将申报,24家企业已启动上市进程,13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创新层。
撬动引导社会资本
为战新产业送去“源头活水”
基金如同一台社会资源“整合器”,汇聚多方力量为地方产业“招商引智”。
作为河南战新产业基金的“大管家”,中金汇融由中金资本和河南投资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其投资标的很明晰:投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河南乃至全国的未来产业。
“中金汇融在管基金总规模227亿元,主要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消费物流等领域开展价值投资。”中金汇融董事总经理李靖告诉记者,通过股权投资、产业资源对接等方式,中金汇融引导推动了克能新能源、锐杰微芯片封测、氢枫能源氢能产业基地、新石器无人车建设和运营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河南,合计带动投资规模约300亿元。
产业基金在撬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河南的同时,整合上下游资源,助推企业做大市场。
据农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开公司通过设立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基金,投资并吸引奇瑞河南新能源汽车、中物流河南有限公司、中科芯时代、中金黄金中原冶炼厂、宝武铝业等7家企业落地河南。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奇瑞河南新能源汽车项目带动奇瑞集团新增投资3.7亿元,带动银行贷款支持43.5亿元,促成奇瑞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制造基地落地开封,带动当地东秀、武秀等周边配套零部件企业发展,并与顺丰、快狗等头部企业牵手成立合资公司,预期将形成“生产+服务”的新能源二三产融合生态,真正打通了产业上下游。
然而,“招商引智”只是其功能之一,基金在助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河南资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资产基金公司)牵头引入徐工集团、大族控股、招商证券等优质战投,联合推进了郑煤机的混改落地,帮助郑煤机改善治理结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为河南首个省属骨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案例。
此外,该公司通过产业基金、债转股等方式助力神火集团电解铝产能向云南等资源优势地区转移,帮助其降本增效,开辟绿色转型升级之路,企业效益大幅提升。
为推动产业升级,河南资产基金公司聚焦高精尖的半导体行业,先后联合国内投资机构布局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国内龙头企业,以及麦斯克电子、中科慧远等省内优质企业共11家,并合作省辖市推动相关产业在省内落地。
截至目前,河南资产基金公司参与投资的半导体企业中已有1家上市、2家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1家创业板IPO获受理。目前正在筹划设立集成电路基金。
在河南,这样的案例不断上演。通过产业基金运作,河南本土实体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在河南扎根发芽。
奋力追赶,河南基金业发展仍任重道远
鉴于产业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政策不断加码,吸引优质基金机构落户河南,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据悉,中原基金岛作为河南省倾力打造的基金产业聚集地,承载着构建区域多层次金融体系、凝聚基金人才、连通资本市场的历史使命。为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中原基金岛,郑东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郑东新区管委会印发的《郑东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私募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与《郑东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郑东新区促进私募基金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明确指出私募基金实缴资本1000万即可入驻基金岛,基金入驻门槛实现大幅降低。
此外,新政策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私募基金,提供落户补助。根据入驻企业的私募基金类型及实缴资本的规模,对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支持,最高可达到800万元。
至此,河南私募基金落户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不容忽视的是,河南基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从全国范围来看,相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湖北、安徽、湖南等中部地区,河南无论是规模、数量、效果都处于中下游水平,相对于全国第五位的GDP规模,基金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
记者结合河南证监局和中基协官方数据获悉,截至2021年11月底,河南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56家,在全国(按36个辖区)排名第22位;备案基金产品478只;管理规模876亿元,在全国(按36个辖区)排名第26位。
就中部六省而言,河南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位居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之后,倒数第二。从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来看,河南位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一,安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约为河南的3.5倍,湖北约为河南的2.5倍。
“河南基金业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运营环境、决策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深圳市森得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汉卿告诉记者,目前河南国有基金机构普遍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投资容错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薪酬体系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针对全省基金运营环境,王汉卿认为,政府的配套服务意识仍需加强。以奖励机制为例,民营基金机构需在河南本土落地后方能享受激励政策,问题是很多承接政府基金的机构为省外基金机构,它们在河南本土投资,但无法享受本土激励政策,久而久之,投资河南的积极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作为一位从业时间长达16年的私募基金人,深圳达晨财智创业投资公司投资总监赵晓东对河南基金业发展感触颇深。他表示,纵向来看,近年来上市的河南企业里,不少企业股东名单中,都有河南本土引导基金的身影,河南私募基金的贡献和价值在市场中快速增长。
但横向对比来看,河南省私募基金与国内部分沿海省(市)还存在明显差距,在数量规模和覆盖能力两个方面尤其明显。这与河南省私募基金的整体活跃度有关。
赵晓东认为,对于河南省内的政府引导基金,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要给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从业者更多包容;河南基金应更加爱护本地好项目,引导更多基金资本助力本省产业发展;同时,河南省需要建立完善的基金梯队。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