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1年已接近尾声,回望这一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旅游、商超等行业,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然而,面对“逆风盘”,这些行业的从业者韧力前行,转而在危机中寻找生存的路径。
我们尝试从这些社会经济“毛细血管”的行业及从业者身上,寻找他们不“躺平”的精神。
2022年,看他们如何“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编者按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海舒 文图)今年的茶饮行业有多热闹?6月底,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成为全球茶饮第一股;7月,喜茶拿到5亿美元融资,估值刷新行业纪录超过600亿元;9月,河南本土茶饮品牌眷茶推出手打荆芥柠檬茶在社交媒体刷了一波存在感;国庆假期第一天,蜜雪冰城开启IPO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2021年接近末尾,茶饮行业的2022年都有哪些关键词?
消费者习惯改变给茶饮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数据显示,去年年初,餐饮行业线上点单数量激增,其中现制茶饮行业线上增长最快,约为744%。众多茶饮品牌加速转向线上营销渠道,例如第三方外卖平台、App、微信小程序等。
“今年的市场开拓速度有所放缓。”眷茶联合创始人惠海丰坦言,今年以来,眷茶加大了对线上的投入,在外卖平台运营上做了策略调整,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也做了一系列尝试,包括达人宣传、内容运营、直播团购等,试图拉动对线下门店的引流作用。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1840.3亿元,受疫情的影响,同比下滑10%。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2795.9亿元,预计疫情后新式茶饮市场恢复迅速,同比上升51.9%。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上涨,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预计2022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新式茶饮行业的规模发展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疫情防控期间消费者更愿意也更习惯于在线上消费,这让我们获得了更多触达用户、与用户互动的机会。”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称。
惠海丰也表示,这是个修炼内功的时机。
加速转向线上、加快产品迭代
今年,奈雪的茶在线上业务方面发力也更多,奈雪的茶通过小程序点单、移动支付等数字化工具和手段完善用户触达渠道,依托微信小程序以及第三方外卖平台等,推出了相应的“无接触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奈雪线上注册会员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0%。
面临挑战,喜茶继续升级原材料,不断优化和打磨产品,期望以更具新鲜感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创新产品。喜茶相关人士称,在常规水果采购外,喜茶也在不断探索高品质水果和区域性水果的可能性。比如,今年8月,喜茶推出的青提系列产品非常畅销,便顺势启动了对这一IP的开发,联合7家原创设计品牌,以“多肉青提色”为灵感开发和推出多款联名产品。
除此之外,今年10月份,喜茶在“喜茶GO”微信小程序的基础上,推出新的会员体系——“喜茶会员”,通过更加完善成熟的福利机制,进一步帮助喜茶以数字化手段面对疫情的考验。
而对于以加盟为主的蜜雪冰城而言,在经历了暴雨之后,如何减少加盟商的损失也是一道考题。“我们实地考察后,总部对受灾门店实施了一些减免政策,也调集了市场经理、装修队、设备维修人员前往受灾门店进行帮助。”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数字化是他们共同的关键词
有行业人士认为,未来新式茶饮会走向业态融合、场景交织的数字化时代,行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稳定性是未来竞争的关键项,包括供应链稳定、产品标准稳定、服务稳定。
“对于连锁行业来说,标准是它背后最核心的点。”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说。伴随着标准落地,蜜雪冰城门店的POS系统、小程序点餐以及公司的BI系统等,都发挥了很大的价值。比如BI系统将全国所有门店的日常经营情况,通过报表的形式呈现给管理团队,团队可以随时关注。在原料生产过程中,用一整套的MES生产管理系统来管控生产过程和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认为数字化将会是明年非常好的赋能机会。”上述负责人提到。
“茶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每个品牌而言,是挑战,但同时也是机会。明年茶饮企业要更加关注线上运营,积极拥抱新的渠道和互动形式,真正意义上和自己的顾客站在一起,去面对线下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惠海丰说。
茶饮企业也正在加大开店密度。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称,2021年上半年,奈雪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新开门店数占上半年新开门店总数的65.6%。2022年将继续坚持“加密”策略,重点在一线、新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加大门店密度,提高品牌势能。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