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崔筱盼”获奖了,我们就该珍惜内卷了吗?|立方观察
大河财立方
2021-12-29 17:45:00
“崔筱盼”不是人类,是万科首位数字化员工,于今年2月1日正式“入职”。她引发了朋友圈或真或假的恐慌。

□丘眉

没有摧毁你的必将使你更加强大。疫情没有摧毁我们,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亿万市场主体活力澎湃。也是因为如此,曾经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杞人忧天又回到了一些人的忧虑视线中。

12月29日,“崔筱盼”被评为万科2021年度优秀新员工,引发朋友圈热议。有网友呼吁:请珍惜还能和同事内卷的日子,因为他至少是个人类。

“崔筱盼”不是人类,是万科首位数字化员工,于今年2月1日正式“入职”。她引发了朋友圈或真或假的恐慌。原因有两点:

第一,毫无疑问,崔筱盼足够优秀。在系统算法的加持下,崔筱盼很快学会了人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以远高于人类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种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经统计,崔筱盼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第二,崔筱盼,意味着虚拟人从车间、舞台进入房地产等传统产业,进入脑力工作者白领的传统办公主要阵地。

2022年正在倒计时,万科这样的标杆企业,以这样的年终备受关注的奖项,自然引爆了大家对办公室用工革命的种种猜想。

不过,最引发讨论的焦点,不在于崔筱盼的“脑力”极限,而在于她与其他虚拟人同样的基本属性: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要社保公积金、不会生病、不要加班费、不会起诉公司,自然也就没有“996福报论”诸如此类对于企业的质疑了。

因此,有网友表示,“所以,真的不要再纠结内卷了”,甚至进一步庆幸,“能跟人内卷至少还有赢的机会,等到了和机器内卷的时代,你就直接被淘汰了”。言下之意,在被机器人取代的忧虑之下,“996”也就真的可以归为“福报”了。

像这样的言论,一看就是歪理邪说。原因在于两点:

第一,“机器人取代人类”根本就是杞人忧天;

第二,“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是人类共同进步的方向,也就是要不断减少社会对于每个人的压迫。“996福报论”等荒谬的企业文化,不管任何时候,都是对个体压迫的增加,是文明的倒退。

疫情不会毁灭我们,机器人更不会取代我们。

有人说:“这样的机器人员工,这样的企业数字化,似乎不应该被提倡。”这个说法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在科技发展上前赴后继,甚至付出生命,是因为科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人类进步,作为科技显象的机器人自然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拥抱科技的变化,需要拥抱机器人同事。

当然,机器人同事以及其他科技的变化,正在使得我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发生越来越大的改变。对这样的改变,我们要有更多的高瞻远瞩,尽早作出更多的调整。

前三季度,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好于预期。虽然仍有未充分就业的,但也源源不断产生招聘远大于需求的新岗位。这些岗位,大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所引发。而且,这些岗位大多薪酬比传统岗位含金量更高。

真正需要监管以及亟待讨论的是,机器人同事带来的企业伦理文化的变化。比如将机器人员工与人类员工进行直接比较是否合适?机器人员工比人类员工优秀不是应有之义吗?而且,在“崔筱盼”获奖被宣布前,很多万科员工竟然不知晓她并非真人。这种隐藏身份的做法,真的适宜提倡吗?这至少增加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忐忑以及不必要的恐慌,并不利于机器人员工与人类员工的友好共存。

时间它一直前进。这是它的勇敢。不管疫情还是机器人同事困扰,都不应该阻挡我们像时间一样勇往直前。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