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张劭辉)洛阳文旅资源星罗棋布,如何串珠成线连片成画?近日洛阳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完成谋篇布局。
记者12月23日从洛阳市政府获悉,《洛阳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计划》)已出台并对外发布。
《计划》明确,到2023年,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初见成效,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文旅工作全面展开;建成黄河文化公园洛阳片区、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等一批黄河文化地标,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城市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洛阳市旅游收入占河南省的比重达到18%,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
到2025年,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初步建成,文旅文创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效果显著;建成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等一批文旅地标,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洛阳市旅游收入占河南省的比重超过20%,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根据《计划》,洛阳市将围绕市场需求,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实施“八大行动”,在资金投入上将文旅融合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扎实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行动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创新发展世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推进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开展“万里茶道”和“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推动隋唐大运河仓窖遗址保护展示中心和仓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龙门石窟为载体,加快建设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
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数量质量双提升。促进县域博物馆高水平全覆盖,支持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增强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和展示能力,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线上平台。
深入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持续推进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涧西工业遗产再利用;做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和运营,争取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落地洛阳,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非遗保护传承品牌。
行动二:文化旅游品牌创塑
围绕“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品牌,打好“五张牌”,高质量推进文化标识建设。
打好“黄河文化”牌。积极对接《河南省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规划》,谋划实施沿黄旅游带通景线建设,打造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示范带。
打好“盛世隋唐”牌。加快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融入郑汴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突出“古都游”主题,进一步提升隋唐大运河中心城市地位。
打好“伏牛山水”牌。出台《洛阳市加快伏牛山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大伏牛山片区基础设施投入,引入国内知名文旅投资集团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持续推动伏牛山片区全域旅游创建和度假游转型。
打好“国花牡丹”牌。深化牡丹文创和沉浸式赏花产品开发,拓宽牡丹园业态,提升现有牡丹园观赏品质;推动出台《牡丹籽油国家标准》和牡丹花、牡丹籽申报新资源食品认证,讲好洛阳牡丹故事。
打好“工业遗产”牌。推动中国工业博物馆建设,培育红色工业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涧西老工业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和工业研学基地(营地)建设。打造洛阳工业文创中心,活化东方红、洛铜、洛矿等工业IP。
行动三:文化创意产业提振
打造世界级文创IP。聚力培育龙门石窟、白马寺和隋唐洛阳城三大城市IP,全力做好“五大品牌”IP推广和赋能;以国际视野拓展人文交流,全力申创东亚文化之都,加快建设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和大谷关系列项目,打造中华文明“朝圣地”。
巩固提升特色文创产业。办好洛阳国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洛阳工艺美术作品”“洛阳伴手礼年度十佳评选”等活动, 扩大洛阳文创影响;加快博物馆、非遗等文创产品开发,做优做强“洛阳礼物”“博礼文创”“古都文创”“龙门奇妙物”“栾川印象”等形象店。
大力发展新兴文创产业。建设九洲池神都剧场、龙门古街剧场等演艺场所,加快牡丹博物馆、新唐街、上阳宫文化园、阳光工业游园沉浸式业态打造,举办2022中国洛阳剧本行业峰会,打通沉浸式文创作品创作、展示、输出产业链;支持大型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落户洛阳,对在洛阳注册的电竞俱乐部,按竞技水平给予支持,加快数字文创培育;实施“文化创意人才扶持计划”,打造创客群体聚集高地。
行动四:新型文旅业态培育
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推进全链条文旅业态复合发展,积极推进跨界融合,赋予文旅产业更全面的吸引力。推动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型,推动“文旅+体育”“文旅+会展”“文旅+航空”等多元融合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的研学旅行服务体系,办好第三届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叫响“行走洛阳、读懂历史”研学品牌;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培育高品质夜间文旅经济项目。
行动五:乡村旅游发展提升
以富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以质取胜,高标准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以全域性统筹促乡村旅游建设,以示范性引领促乡村旅游突破,以标准化探索促乡村旅游转型,以便捷化服务促乡村旅游发展,以品牌化打造促民宿提质升级,提高乡村运营能力,赋予乡村振兴更强劲的牵引力。实施“百村百人百宿”计划,到2025年,打造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100个乡村旅游带头人和100家精品民宿,叫响“伏牛山居”“黄河人家”等精品民宿品牌,打造一批小而美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行动六:文旅消费促增提效
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提升为引领,顺应文旅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培育文旅消费增长点,提升文旅消费数字化,为青年人提供优良的社交和消费环境,把客流量转化为消费量,赋予文旅产业更持续的驱动力。
行动七:城市宣传营销推广
重点是以青年叙事输出城市形象,以数字手段提升营销能力。深入推进“享游河洛”文旅消费平台建设运营,提升文旅行业大数据应用水平;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为主,加强交互传播,以年轻人的方式讲好“洛阳故事”,启动青年社交媒体推广计划,利用微博、微信、哔哩哔哩(B站)、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渠道传播洛阳故事;举办第四届抖音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启动爱奇艺“洛阳IP联动计划”,赋予文旅产业更广泛的影响力。
行动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引进培育骨干企业。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产业短板,针对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深圳华侨城集团、深圳华强集团、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市场化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希尔顿、宿联中国等知名文旅运营商(团队)。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旅文创投资、运营。让民间力量、中小微企业成为洛阳文旅文创的主力军,成为文旅产业集聚扩量、拉长链条、创意创新的发展载体,到2025年,争取全市规模以上文旅企业达到500家以上。
推动国有文旅企业优化提升。积极对接争取省文旅集团落户洛阳;推动国有博物馆等事业单位探索“两权”(经营权、所有权)分离,试行托管运营;加快组建洛阳文化演艺集团,推出一批在全国市场、青年群体和网络空间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