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出台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培育方案:112亿投建48个项目
大河财立方
2021-12-01 15:58:00
到2025年培育上市企业1家(华兰疫苗);到2030年,培育上市企业3家

【大河财立方消息】12月1日,新乡市政府办公室发布《新乡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对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产业概况、未来发展目标、战略路径、发展重点都做了详细说明。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3年,新乡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50亿元,实现年均增速19%左右。到2025年,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实现年均增速19%左右。培育上市企业1家(华兰疫苗)。到2030年,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实现年均增速15%左右。培育上市企业3家。

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围绕生物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扶持培育和引进有拳头产品、知名品牌、可靠品质的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优质生物与新医药企业集中度。

一是重点推动华兰生物、驼人集团、拓新股份、亚都实业、亿信医疗器械、瑞诺药业、乐普恒久远、佐今明制药、百泉制药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集中优势资源,采取专项服务,围绕企业难点、痛点、堵点集中发力,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培育打造龙头企业。

二是围绕生物技术药、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现代中药等发展方向,引进行业头部企业总部迁入新乡,在新设立研发机构、建设生产基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发展,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23年,培育100亿元企业1家(华兰生物),50亿元企业1家(驼人集团),10亿元企业3家;到2025年,培育200亿元企业1家(华兰生物),50亿元企业1家(驼人集团),10亿元企业5家;到2030年,培育500亿元企业1家(华兰生物),百亿元企业1家(驼人集团),50亿元企业2家,10亿元企业10家。

在加快项目建设实施方面,《方案》明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具有引领性、带动性、成长性的重点项目和重大研发计划,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用好各类项目资金,全力支持项目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重点实施华兰基因单抗生产基地、华兰疫苗新型疫苗产业化及疫苗供应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华大基因华中中心项目、新乡制药年产5000吨核苷系列原料药及2亿支注射液项目、佐今明制药现代工业园项目、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亚都实业二类医疗防护用品等48个总投资112亿元的项目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128亿元、新增利税22亿元。

《方案》还明确这些产业发展重点:

生物技术药领域:加快血液制品、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干细胞等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P3实验室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研发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先进疫苗,以及抗肿瘤、抗类风湿等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以检测传染病、血液病、肿瘤为主的特异性诊断试剂。支持基因测序产品、生物检测产品以及与仪器配套使用检测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领域:发挥“长垣卫材之乡”在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注射穿刺器械、基础外科手术器械、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等领域的既有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鼓励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智能技术为特色的健康信息服务产品。

化学药领域:加强关键药物中间体和高端原料药的研发与制造,突破高附加值化学药物剂型改造技术,提高通用名药物研发效率和质量,鼓励企业加大创新药物的研究力度。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吸引外资,围绕临床急需、供应短缺的药号迅速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提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推动仿制药企业“浴火重生”、提质增效。

现代中药领域:推动一批创新中药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推进传统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突破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加强组分中药研究,加快研究中药制剂技术,实现中药产品剂型多样化。开展名贵中药材人工替代品的研究,积极扶持优质饮片发展,加快中药国际化步伐。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上海银行再被罚380万元
08-04 11:30上海银行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