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已成真!给大脑装上芯片后,可凭意念写字或打字聊天
大河财立方
2021-11-06 19:26:15
在不断调试和优化下,参与实验的瘫痪患者用“意念”写字的速度刷新了记录,每分钟可以写大约90个字母,而准确率更是超过了99%。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杨霄 吴海舒 文图)凭意念就能写字,指挥机械人帮忙拿东西、干活,这正从科幻场景变成了现实。11月6日,在2021年腾讯WE大会上,美国脑机接口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里希纳・谢诺伊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为大脑植入芯片,破译了与手写笔记有关的大脑信号,进而将人脑中的写字意念转为屏幕中的一行行字句,准确率超过99%。演讲中,他分享了这一神奇技术的背后原理。该技术也将帮助无法行动和说话的“闭锁综合征”患者更好地交流。

“身体革命”可以有多重含义,但“身体平等”可以说是革命的基本。

如谢诺伊所言,身体是我们人类接触世界的唯一渠道,身体的差异会造成“体验世界”的差异。因此,脑机接口技术首先力图攻克的,就是帮残障人士找回享受平等的权利,它通过读取人脑的动作信号,解码再编码后发出动作指令,连通大脑与义肢之间的信息通道,让残障人士可以重拾行动能力,回归正常生活。

这常在科幻电影中被描述为“读心术”,比如“以意念转移物体”是经典片景。

谢诺伊称,他的外公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无法正常走路与活动、吐字不清,由外婆一直照顾了40年,在上世纪80年代去世。这让他打小产生了很多懵懂的想法,人类是否可以突破生理极限而变得更高、更快、更强?从而诞生“最强人类”?如果大脑可以与机器相连,是否可以实现“数字”永生?

这些年来,脑机接口技术研发进展迅速,用来完成人体肢体替代之类的工作。而这些信号,属于人类大脑运动功能区。但是,我们人类的日常活动中,肢体行动只是一部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在交流和思考。

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实验和迭代后,谢诺伊和同事决定直接读取人的语言区,看看人类的语言区到底是如何进行表达的。他选择了人类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书写文字,也就是“笔迹”。

“尽管我们经常夸赞四肢的灵活,但这种灵活其实是相对粗糙的,而书写就要复杂多了。”谢诺伊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书法,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笔迹。这种细微的信号极大地增加了我们读取大脑信号的难度,也对机器和算法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精准的捕捉大脑信号,谢诺伊团队开发出了一套脑机接口系统,它可以直接嵌入到大脑皮层,从中获取人们想象中的手写动作,再通过反复脑补“手写”,电脑记录下每个字母在脑内对应的“记忆点”。最终,通过分析将这些手写动作实时转换为文本。

在不断调试和优化下,参与实验的瘫痪患者用“意念”写字的速度刷新了记录,每分钟可以写大约90个字母,而准确率更是超过了99%。相比身体健全的人用智能手机每分钟打出23个单词,患者每分钟大约能生成18个单词,已经可以实现正常速度交流。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进展。

“未来,人类凭意念写字、聊天可能很流行。当然,是否给大脑装上芯片,取决于每个人平等、自由的选择。”谢诺伊称。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