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业创新,“豫”众不同。
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原向来不乏创新、创造精神。七年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兴起,波澜壮阔。在中原大地,也有一批与互联网同生共长的新生代创业者,踏入创业和时代大潮,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创客。
七年后,河南省委锚定“两个确保”, 实施“十大战略”,尤其把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为重点工作,全省创新氛围浓厚。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卫龙辣条、蜜雪冰城、UU跑腿、药益宝等一批带有河南基因,具有新模式、新经济特征的创业创新型企业密集出圈,迅速叫响全国。特别在河南遭遇汛情疫情后的灾后重建中,这些新生代创业者或迅速捐款捐物,或克服困难复工复产,或带领企业走在行业创新前沿,不仅彰显了厚重的社会责任,也展现出河南灾后重建中新经济力量的勃勃生机。
新生代创客有怎样的成长历程?他们背后有哪些新模式、新发展?河南凭啥成为新生代创业者集聚地?10月8日起,大河报·大河财立方推出“新生代·新创业”特别报道,关注中原大省全新崛起的创业创新力量。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海舒 文 朱哲 摄影
国庆假期第一天,河南本土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开启IPO的消息,刷屏朋友圈。再往前,9月29日,蜜雪冰城在郑州开出了首家集合体验店,把烩面、烙馍塞进了冰淇淋里,还有烤串、烘焙文创商品混搭,吸引不少人打卡体验。
一边开体验店推新品,一边蓄力IPO,有着奶茶界“拼多多”之称的蜜雪冰城,今年以来引发高频关注。
年初,蜜雪冰城靠一首魔性洗脑神曲“甜蜜蜜”成功出圈,后为郑州抗灾捐款2200万元又收获一波点赞和“野性消费”;再加上其布局海南、西南等地,进军创投领域,可以说,蜜雪冰城在今年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
24年前,张红超在郑州创立了蜜雪冰城的前身“寒流刨冰”,靠着卖刨冰起家。如今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突破16000家。张红超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怎样的创业历程?
冲刺IPO、布局海南和西南,
“雪王”2021的野心不小
9月30日,河南证监局官网公告,蜜雪冰城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正接受广发证券对其进行辅导,已于9月29日进行辅导备案。
这家诞生于河南的茶饮品牌,此前准备上市的消息频频传出,但均被否认。如今启动上市消息落定,且上市地从盛传的港股变为A股,网友们才回过神来:“雪王”真的要被我喝上市了。
公开信息显示,蜜雪冰城始于1997年,是一家以新鲜冰淇淋、茶饮为主的全国连锁饮品品牌,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及东南亚部分国家(越南、印度尼西亚、老挝)。目前,蜜雪冰城法定代表人为张红甫,共有9位股东,前两大股东为张红超、张红甫两兄弟,两人分别持股47.5%。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除了启动IPO,张氏兄弟今年动作频频,且布局集中在海南、西南地区。
今年1月份,蜜雪冰城成立海南鲜易达供应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6月份,蜜雪冰城成立雪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地点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注册资本5050万人民币。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都包括技术和货物进出口、食品经营等。
7月底,蜜雪冰城在海南成立了大咖国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餐饮服务;酒店管理;食品互联网销售等。8月底成立重庆雪王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
9月14日,“蜜雪冰城成立雪王投资公司”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雪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业务包括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以自持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等。
除了成立新公司,今年7月30日,蜜雪冰城智能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亚洲总部项目在成都青白江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占地 131.6 亩,投资总额约 50 亿。据介绍,蜜雪冰城亚洲总部负责川渝、云贵及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原料供应、市场拓展等业务。
根据地在河南的蜜雪冰城,缘何在海南和西南拓展?
“从公司的选址上能够看出蜜雪冰城对更多元化市场的渴望,成都青白江的国际班列优势,海南的政策红利,都是蜜雪冰城为了加速国际贸易进程所做的选择。”行业人士分析,蜜雪冰城将依托青白江的国际班列优势,使很大一部分产品搭乘班列出口,为东南亚和南亚拓展市场做铺垫。
1997年卖刨冰起家,
如今成为门店超16000家的茶饮霸主
“很多人认为蜜雪冰城是飞速发展的状态,但并不是这样。”近日,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蜜雪冰城其实是一个匀速发展过程,只不过在突破1万家店以前,没有太多人关注到蜜雪冰城而已。
早在1997年,张红超在郑州创业,创立了“寒流刨冰”,这也是蜜雪冰城的前身。因种种原因,几次开店均以失败告终,直到1999年,店名改为“蜜雪冰城”,才慢慢有所起色。之后的十余年,他带领团队自建工厂、自建供应链,自产核心原材料。
2006年,“蜜雪冰城超级冰堡”在家常菜馆的一个小角落里开张,同年,蜜雪冰城首次推出新鲜冰淇淋,仅售一元一支。次年春天,蜜雪冰城历史上第一家新鲜冰淇淋店在东风路信息学院路口开业,几个月时间就开了26家加盟店。
截至去年6月,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家,这也是我国众多茶饮企业中,第一家门店数量过万的茶饮品牌。如今,蜜雪冰城已经突破16000家门店。
2018年,蜜雪冰城越南首店在河内市正式开业,为蜜雪冰城走向全球化打下基础。这个有些“土里土气”的茶饮店,还是大踏步地迈入了国际市场。
纵使这么多年的扩张,但回归到产品上,蜜雪冰城的王牌产品冰淇淋、柠檬水、奶茶的价格,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3元钱的冰淇淋、4元钱的柠檬水,8元钱就能实现奶茶自由。
为了省钱,
蜜雪冰城“抠”到不舍得用杯套
近年来,新式茶饮不断推陈出新,变着花样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口味,价格最高已逼近30元,而蜜雪冰城价格为什么能做到这么低?
张红超采用的是“成本定价法”。经过严格的细致倒推,度量单位精确到两,所以,一个用鸡蛋、细玉米粉、白糖、牛奶做的冰淇淋,就算最早只卖1元1支,利润也是有的。张红超认为,企业要盈利,不是赚取品牌溢价,而是要降本增效。此后,“极致性价比”更是成为蜜雪冰城的独特基因。
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蜜雪冰城从不做精准营销,因为蜜雪冰城希望做的是大众的饮品。为了把价格降下去,蜜雪冰城从产品包装到店面设置都在思考。
就杯子而言,相关负责人透露:“蜜雪冰城的杯子在行业里面是很便宜的,而且杯子的封口膜上没有盖子,单就这个盖子能抵上几十个封口膜的价格了。”同样,蜜雪冰城也坚持不使用杯套,“这个东西不能吃,那为什么让消费者去承担一个杯套的价格?所有东西能省掉的全都省掉了。”
除了包装能省则省,对于加盟商来说,蜜雪冰城也测算出一套创业型茶饮店的最低成本:5万~8万元的装修成本,相比在购物中心大店动辄200万甚至300万的装修价格,也能剩下一大笔钱。
另外,蜜雪冰城通过密集开店的策略降低物料、物流、人员和采购成本。
据了解,蜜雪冰城之前对于一定区域内开几家店有着严格限制,而实际上,通过实验一家省外店面,发现原店旁边多开两家店反而业绩更好。这个案例让蜜雪冰城弱化了区域开店保护的要求,而是去思考人流与业绩高峰、店面数量之间的关系。“区域保护,保护的是竞品”。大众茶饮是一个渠道驱动型行业,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诉求具有即时性和便利性特征,这也导致蜜雪冰城必须大量开店。这是蜜雪冰城的开店逻辑。
更重要的是,密集开店之后,运输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就连员工的宿舍成本都能往下降,最终体现到消费者端的时候,就可以给到更低的价格。
在采购端,集中采购也为蜜雪冰城带来了价格谈判的优势,到工厂直接采购,之后直接就到店里,省去了其余环节,原料成本也能降下来。蜜雪冰城就这样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让利给更多的消费者,进而提升品牌竞争力,形成商业闭环,成为品牌壁垒。
坦承“只是从0走到1”,
未来还要在上万家门店上线低价咖啡
9月29日,蜜雪冰城在郑州开出了首家集合体验店引起轰动,烩面、烙馍通通被塞进冰淇淋里,还有烤串、烘焙文创商品混搭。烤串价格依然亲民,一根鸡脖4元,年糕小串10串只需要5元钱,鱿鱼须9元能买10串。可以看到,雪王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而接下来,他们最主要的目标是把中国的咖啡推出去。
“我们既然有渠道优势,为何不把中国咖啡推入市场。”相关负责人透露,据了解,蜜雪冰城团队在考察咖啡种植时发现,云南咖啡豆的收购价格要低于期货价格,价格波动导致收购价格有时比种植成本还低,咖农们种植风险颇高。蜜雪冰城决定采用和云南咖农签订保底收购的办法,解决咖农种植投入和市场风险不对等的局面。另外,蜜雪冰城做的咖啡是大众化咖啡,不做精品,也不做针对高端用户的产品,如果把咖啡往精品化、高端化做的话,只能是推向更少的人。
据了解,目前,蜜雪冰城在全国的800家门店已经提供咖啡产品,后期将会在其一万多家门店中上线,其核心仍然是蜜雪冰城一贯坚持的“低价”策略,不做高价位的精品咖啡。
“我们希望中国的消费者了解到,中国也是可以做出来好咖啡的,中国云南也是一个非常优质的咖啡产地。”相关负责人说,从目前已经上线咖啡的门店来看,咖啡饮品颇受市场欢迎,有门店日销售上千杯,这也意味着,中国咖啡有着庞大的用户市场。
在蜜雪冰城看来,他们还处在初创阶段。“只能说我们达到了0~1这样的初期阶段,完成了0到1的进化,但真正从1到10还有非常长的路。未来蜜雪冰城还需要大量的伙伴和合作商,一起努力服务更多的消费者。”蜜雪冰城一位负责人对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说。
他还提到,蜜雪冰城作为一个创业型公司,能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其根本在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让茶饮行业崛起,蜜雪冰城正好踩到了茶饮崛起的势头上,加上国家倡导的创业热情,营造的创业氛围,让越来越多人愿意一起往前走。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