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河南财政支农再加“码” 郑商所“保险+期货”再上新台阶
大河财立方
2021-08-26 16:20:00
据了解,这是继2020年郑商所与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发文部署《三门峡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以来的进一步探索。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玉静)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与地方财政合作“保险+期货”项目又有新进展。

8月26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获悉,近日,郑商所与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试点方案》,与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山东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方案》,两项目总保费规模预计均为2000万元。目前相关实施工作正有序推进。

据了解,这是继2020年郑商所与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发文部署《三门峡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以来的进一步探索。

河南、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作为当地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花生、苹果产业在推动两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具有突出地位。比如,花生产业是河南“四优四化”重要板块之一,苹果是山东农业的重要名片,为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河南、山东的花生、苹果主产区政府出台并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如示范推广花生良种繁育技术、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不过,因大多数农户缺乏应对市场供需变化的能力,只能被动承受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时常陷入“丰年不丰收”的困局。

自2016年起,郑商所开始支持开展“保险+期货”项目试点,通过为农户提供价格保障,帮助农户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在前期试点的示范带动下,2020年河南省财政厅积极投入财政资金,主动联合郑商所开展三门峡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这是由交易所与省级农业保险主管部门联合试点的首个成功案例。

该项目为2501个农户和2家农民合作社提供1.35万元/亩的保额,其保障水平较传统政策性农险(0.3万元/亩)提升了350%,保险支农成效显著,项目最终赔付率82.8%,户均获赔4080元。

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2021年河南财政支农再“加码”,不仅延续了三门峡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还依托年初上市的花生期货进一步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并确定了两年的试点期限。

根据2021年《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试点方案》,该项目总保费预计2000万元,3个试点区域承保面积共计20万亩,包括南阳市桐柏县8万亩、驻马店市正阳县8万亩、开封市祥符县6万亩。

据悉,郑商所与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开展的试点项目均优先为规模种植合作社和已脱贫农户承保,这有助于提升花生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韧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随着‘保险+期货’不断拓点扩面、提质增效,项目试点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撬动更多政府资源,推动形成财政介入并主导试点建设的新局面。地方政府对项目试点意向增强,愿意提供配套财政补贴,这是‘保险+期货’模式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体现。”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动联合郑商所开展烟台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形成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合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油助力。根据《山东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方案》,该项目总保费预计2000万元,承保规模约为2.5万亩,覆盖烟台产业集群,包括烟台市蓬莱区、栖霞市、莱州市、荣成市及沂源县,推动产业风险保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和延伸。

据记者了解,财政主导试点,不仅能为项目合规高效运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与稳定资金来源,而且还在创新农业补贴方式、推动农业保险转型方面取得突破。农业保险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河南、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网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更加重视农业保险培育。在国家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保险+期货”将期货与传统农业保险融合创新,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保险供给体制改革,加快保险形式由“保产量”“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型升级。

责编:杨志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推荐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