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基金,宗庆后不再坚守实业?丨立方观察
大河财立方
2021-08-10 20:16:00
年届76岁的宗庆后亲自登记“基金管理人”,究竟意欲何为?

□ 丘眉

一个76岁的人创业,一般会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但76岁的宗庆后进入私募创业,就不仅仅是励志。

8月9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会协会官网显示,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浙江娃哈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创投),7月9日正式完成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

这是否意味着宗庆后不再只做一件事?不再只坚守实业?要开拓自己的资本版图?不管答案是什么,宗庆后做出这样的动作,比之一般人有更多意味。

自从2010年前后,宗庆后就以“中国首富”开始广为人知。并且,他的创富故事被不断传播,其中一条主线是,“只做(实业)一件事”。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实业好过的日子并不那么多。早期一波又一波的实业企业家,在后来一波又一波的虚拟经济中栽了跟头,其中以浙商中的温州商人群体为标志,大多被房地产泡沫卷走了。

直至今年3月,宗庆后在一次专访中仍然强调“坚守实业”。此前,在2018年,宗庆后被央视的人物相关栏目冠上了“实业的坚守者”的称号。当年,他甚至以自己署名的方式,在《经济日报》刊登了题为《坚守实业强国信念》的文章。“40年来,我一直以为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一定要坚守实业强国信念,坚持立足主业,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幻想一夜暴富。”宗庆后说。

宗庆后不仅强调要远离快速积累财富的虚拟经济,还要远离债务,在发展进程中强调保守的财务策略。在2018年央视前述栏目中,宗庆后表示从不举债,包括银行的贷款。

年届76岁的宗庆后如今亲自登记“基金管理人”,究竟意欲何为?

其实,从宗庆后强调“坚守实业”之初,在另一端,就已经在创投圈埋下了暗线。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娃哈哈创投创立于2010年11月,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宗庆后持股90%,其太太施幼珍持股10%。

之后,娃哈哈创投不断地以LP(即有限合伙人)参与了多项投资,基本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相关。这一支暗线与“坚守实业”倒也不算很远,甚至与娃哈哈的智能化转型呈现一定相关性。

这几年,宗庆后在林林总总的专访中,不断强调“高端制造业”。娃哈哈的生产配件不断推进自主研发,更向市场上进行独立销售。“我们需要真正的技术”“我们需要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宗庆后说。

但是,这融合外部技术的一条创投暗线为何要向基金管理人转身呢?这一转身,意味着从资本市场的“金主”向“操盘人”迈进了。

根据相关规定,管理人备案成功后,需要在半年内发行产品。一旦发布基金产品,对于宗庆后本人以及娃哈哈的资本化意味都会彰显并且不断加强。就一名基金管理人来说,首先负责的是基民的“钱”的直接回报,而不是某个行业某种技术的发展。

相关观点认为,国民消费品上市公司正组团杀入创投圈,因为今年以来,消费赛道迎来大爆发,中国一定会诞生更多市值千亿的消费品巨头。这是一场盛宴,没有人愿意缺席。

我们看到绝味食品、洽洽食品、周黑鸭一众已经或深或浅涉及基金相关运作。即使它们不断强调围绕主业,但更多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个渐渐庞大且杂的资本版图。尤其周黑鸭,已经跨界涉足寒武纪、小鹏汽车等与主业明显关联不强的企业。

追逐快速的财富是这一场盛宴参与者不小的倾向。宗庆后,也是不愿意缺席吗?也会成为那样的盛宴参与者吗?

比较“中国首富”的称号,“坚守实业者”显然更有意义,更能引起公众的尊重和认同。

坚守实业不易。如同宗庆后在2018年央视人物相关栏目里开头所强调:“市场变化太快,任何一个变数都可能置你于死地,所以我们一直在为生存而战。”

娃哈哈要想转型智能化高端制造业并且强调自主研发,或许继续不举债的“小步”很难赢得这一场硬仗。从央视的记录来看,高龄的宗庆后依然每天十几个小时奔走在市场第一线,强调亲力亲为。如今亲自登记基金管理人,向资本市场迈进了一大步,显然是对于资本市场有不同于过往的重视。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正在不断深入价值挖掘,对于实业的助力也与过往不同。宗庆后能否利用资本市场以使其所坚守的实业实现基业长青?我们且拭目以待。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