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讲述信物故事,传承红色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今天,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44集《陕甘宁边区的盐厂秤砣》,跟随信物讲述人,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一起了解“陕甘宁边区的盐场秤砣”的故事。
1934年底的一天,几个人在定边县盐场堡乡的土路上边走边聊并不停地指向远处的某个地方,不久后这里的百姓得到一个消息,这里即将创办“盐场堡盐厂”。它是陕甘边区的第一个红色盐厂,也成为了日后革命根据地总后方物资保障的关键,一个小小的秤砣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信物讲述人,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介绍,陕甘宁边区食盐交易时曾使用的秤砣,正面铸有“边区盐场堡盐厂”七个大字,背面是“陕甘”二字,斑驳锈迹诉说着它不平凡的经历。这个秤砣曾经目睹了边区军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艰苦岁月,见证了边区食盐产销两旺的热闹场面,亲历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生产自救的壮阔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毫一厘心系民生的初心使命。
军民齐动员,老少进盐田
1941年1月,国民党停发了八路军军饷,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加上边区内发生严重自然灾害,使得边区经济陷入危机。为应对困难,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中回忆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我们无非三种办法,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不饿死也不解散,那就得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了边区军民的集结号,从此打响对反动政权的反封锁战斗!
盐矿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资源。早在1934年,以刘志丹、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红色盐场——陕甘边区盐场堡盐厂。盐场堡乡的百姓并不会想到,七年之后,经过八路军三五九旅的扩建,这座盐厂不仅满足内部的供给,还成为边区财政的重要来源。
在盐场堡境内的明代长城墙体上,还留有175孔窑洞。1941年,八路军一零二师三五九旅两千余名指战员,同当地群众一起打盐。这是当时他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为出色完成中央下达的捞盐生产任务,提倡“军民齐动员,老少进盐田”,当年,军民共修筑盐田1094亩,打盐62万驮,一驮约为53千克,总重约3286万千克。“秤砣兜里坠、抱着杆秤睡”,这是当年盐场司秤员嘴里的顺口溜,几十个司秤员此起彼伏喊秤场面甚是壮观。
要想获得更多的边区急需物资,这些食盐除了自给之外,必须向边区以外销售。但在外销过程中,他们却遇到了麻烦。
信物讲述人,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回忆道,当时在全国计量单位制极不统一,边区的百姓都使用旧制秤,即1斤等于16两,大约600克,而从西安等地来的商人却使用市斤秤,采用10进位的公制换算,即1市斤10两,等于500克。在贸易过程中,两种秤换算复杂,经常造成误差。当时有人利用度量衡制不统一弄虚作假、克扣舞弊,严重影响边区百姓的积极性和食盐外销的经济收益。人要缺了盐,会身体乏力,头晕目眩。而共产党人就是边区人民的盐,要给人民撑腰打气!
一杆秤,称出了公道,也称出了民心
1942年4月,定边县盐场堡村口的一张布告前围满了百姓,这是关于统一边区度量衡的布告。边区政府为了食盐买卖公平,规定1斤16两,1斤重合500克,标准秤为边区木杆秤。众所周知,使用同一个秤杆,如果用自重一千克的小秤砣称出100斤,当换成自重两千克的大秤砣看似称出100斤的货物,实则只有50斤,这就是“大秤进小秤出”。边区党组织和政府统一度量衡,就是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从此百姓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1937-1945年,边区的食盐产额共计达到200多万驮。除自身消费以外,外销达180余万驮,约十万吨,可折合小米156.7万多石。食盐外销换回了大量边区所需的物资,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支持了边区财政和抗日战争。
“渔盐之利而兴国”,新中国成立后,定边盐厂堡长期负担着陕甘宁晋等地的食盐和工业盐供应。其税利贡献曾占定边地方财政收入的70%以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栋梁,盐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续奋斗,探索盐业的价值创新
信物讲述人,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说,中国盐业,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国盐业公司于1950年正式组建,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盐大国。
百年信物,薪火相传。通过70余载的不懈奋斗,中盐集团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盐业公司。盐也是化工之基,经过多年探索,中盐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盐化工企业,目前正在探索盐穴的综合利用,致力于盐业的价值创新。重温百年信物,追慕先辈风采,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血脉永久赓续,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新时代的满意卷!
实习编辑:高若林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