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讲述信物故事,传承红色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今天,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34集《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听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讲述这枚金属国徽背后的动人故事和精神传承。
国徽是国家荣誉的象征,谁来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光荣的任务背后,当时条件下经历了哪些挑战,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信物讲述人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介绍:“这枚国徽,是新中国制作的第一枚金属国徽同比例缩小版,它代表着当时高精度铸件的最高技艺。它的原型直径2米宽、竖直径2.4米高、重达487公斤(千克),曾经在1951年到1970年的近二十年里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之上,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和全世界的关注。”
“抓紧制作一枚金属国徽”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日,10天前刚刚确认图案的国徽正高悬于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正中央。国徽呈圆形,金光闪闪,引得人们驻足仰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这枚金光闪闪的木质国徽是应急之作。因为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国徽很容易变形褪色,因此,必须抓紧制作一枚金属国徽,来替换木质国徽。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重任光荣地落在了铸造技术方面闻名于全国的沈阳第一机器厂身上。
任务下达的那一刻,全厂上下都激动万分,倍感骄傲。但激动过后,又开始担心。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车间仅能用勺炉生产一些维修弹簧和简单的零配件。要完成国徽这种体量大、表面平整光滑、纹理清晰的高精度铸件,对于当时的沈阳第一机器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随后,工厂推举了铸造技术尖子焦百顺为组长,又选取了十几名技术尖子成员组成铸造团队,并明确指示:新中国的第一枚金属国徽,必须要在1951年的劳动节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解决一个个难题
铸造国徽的第一道工序是做模型,这会直接关系到铸件的质量。国徽图案的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刚开始,铸造团队做出的模型图案模糊,麦穗粒不鼓,芒不显。这让焦百顺焦虑不安。他日夜研究,反复筛查,最终发现原因是厂内的沙型质量不足。随后,一场全国范围内筛选沙子的活动开始了。经过工人上百次的筛选,他们发现内蒙古和大连的沙型质量符合标准。内蒙古的沙细有黏性,大连的沙粗无黏性,两种沙子混合后铸型,能保证国徽表面的光洁度和清晰的纹理。历经千辛万苦,铸造团队终于完成了铸造国徽的第一道工序,做出了合格的国徽模型。
但是,在第一次试浇铸之后,更复杂的问题出现了,浇铸的铸件出现了局部缩型,凹陷等问题。
信物讲述人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说,当时,制作国徽材料采用的是铜铝合金,其中铜占8%,铝占92%,这两种金属熔点相差极大,浇铸的火候时机不易掌握。第一次浇铸后,国徽中的图案就出现了凹陷的问题,导致后续的铸造工作无法进行,铸造团队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铸造团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实验。没有脱氧剂,就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他们就在炉前用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最终确认,因为国徽铸体的面积非常大,金属液的流动时间长,当金属液变成固态时,最后冷却的部分就容易形成凹陷。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铸造团队立刻将水口改造为双水口,并采取局部浇水、加速冷却的方法,让最后冷却的部分先冷、先变硬,使铸件局部缩型,凹陷的难题迎刃而解。
铸造国徽的第二道工序是精加工抛光。为此,铸造团队自制了一套打磨工具,他们用钢丝刷将国徽毛坯凹凸不平的地方打磨干净,再用小刀将国徽图案雕刻出来,刮刀刮平后再进行整体抛光,使得国徽的表面如镜面般光亮。在经过烤漆贴金等数道工序后,沈阳第一机器厂终于完成了铸造国徽的任务。
1951年5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劳动节,在全国人民欢度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凝结着所有铸造者心血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终于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技术”为本,继往开来
国徽铸造熔炼出来的工匠精神与硬核实力一路相承。1959年,通用技术集团建成我国第一条手丝锥机械加工生产自动线;2009年研制出我国首台世界最大、完全自主超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2017年,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绿色纤维产业化技术的国家。在新中国成长为制造强国的万里征程上,在共和国的历史悠悠长卷上,通用技术集团留下了令人自豪的上百个“新中国第一”。
信物讲述人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说,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由沈阳第一机器厂亲手制造,这是通用技术集团永远的骄傲,也是新中国永不褪色的记忆。
70年前,通用技术集团从无到有,完成了铸造第一枚金属国徽的重任。今天,作为唯一以机床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通用技术集团突破一批高端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难题,成为国内为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提供高端核心装备最多的龙头企业。
国徽照耀着人民,也指引着通用技术集团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端机床装备的征途中奋勇向前,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持续贡献先进技术的力量。
第一枚金属国徽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标志,也是我国当时铸造技术的体现,见证了通用技术人的奋斗历程,彰显了大国工匠精神与硬核实力。它所承载的力量和价值,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新一代通用技术人,接过先辈们传承的火炬,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国家战略,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奋力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实习编辑:高若林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