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讲述信物故事,传承红色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今天,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二十六集《截杀“黑猫”的导弹》,听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讲述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款地空导弹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一架硕大的残骸飞机,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军击落的数架U-2高空侦察机的残骸。残骸不远的地方,静静地矗立着红旗-2号导弹。它仿佛一位功成身退的老兵,精神矍铄,却悄然无声。很少有人知道,在它那孤傲的身形背后,隐藏着一段震惊世界的往事。
信物讲述人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介绍道:“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款地空导弹——红旗-2号。和家族里身强力壮的年轻一代相比,红旗-2号导弹可算得上是位“老爷爷”了,虽然它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当年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的故事,将永远被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中!”
今天,让我们跟随信物讲述人袁洁,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款地空导弹开始,一起了解中国航天科工是如何凭借着报效祖国的铮铮誓言与决心,向全世界彰显着守卫和平的自信与担当!
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在遭受美国政府五年软禁之后,历经重重险阻回到祖国。钱学森曾回忆说,他第一次受到毛主席接见时,毛主席说得最多的就是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希望他多多培养年轻人。回国不久,钱学森便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起草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意见书》首次提出了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组织草案、发展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等。当时为了保密起见,以“国防航空工业”一词代表火箭、导弹工业。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在听取讨论了钱学森的有关建议后,决定由周恩来、聂荣臻、钱学森筹备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简称“航委”,后扩大为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4月13日,“航委”成立,聂荣臻为主任。
5月26日,中央军委批准了聂荣臻代表“航委”提交的《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并责成“航委”负责组建导弹管理机构(国防部五局)和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研究院的筹备工作随即铺开。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聂荣臻在成立大会上宣布:经中央军委批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钱学森任院长,领导大家从事导弹、火箭的研究工作。由此,翻开了中国航天事业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第一页。
“红旗-2号”导弹诞生
1962年1月13日上午7点,一架神秘的黑色飞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经过福建蜘蛛岛上空进入大陆,向西北地区直插而去。
面对前来侦察的敌人,解放军防空部队却只能望天兴叹,因为这是飞行高度在两万米以上的U-2侦察机,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歼击机和高射炮都奈何不了它。1958年起,在美国的协助下,国民党军队组建起了一支完全由U-2飞机组成的名为“黑猫中队”的空军侦察部队,肆无忌惮地进入大陆领空进行侦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为对付嚣张的U-2侦察机,中国从苏联引入了萨姆-2地空导弹装备,并依靠它先后击落了数架来犯的U-2侦察机。然而,尽管遭到打击,“黑猫中队”却并未明显减少侦察次数。
到1967年,无论是核弹试爆,还是中国大陆各省工业、军事、交通等目标的部署和发展,都成为“黑猫”刺探的目标,尽快研制出能够战胜U-2的国产新型地空导弹,成为当时国防领域重大而紧迫的命题。这款导弹被起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名字——红旗-2号!
不能让“黑猫”再在中国上空肆虐
信物讲述人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讲道:“从仿制到自主研制,其中要克服的困难太多了。然而,这一步又必须要迈出去,只有这样,中国的国防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国家的安全才能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此后,众多导弹研发人员投入到了红旗-2号的研制工作中来,他们的心中都抱定了同样一个决心:不能让“黑猫”再在中国上空肆虐!”
从1965年上马,到1967年6月定型,仅仅用了两年时间,红旗-2号导弹试射成功。然而它是否具备实际作战能力,还需要接受战场的检验。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大考”的时刻终于到来。1967年9月8日上午,我军雷达侦测到,敌U-2高空侦察机从江苏启东进入大陆,经金山飞往杭州湾方向。
见此情景,我雷达操纵员立刻打开反干扰雷达,保证了正常跟踪,同时连续发射3发导弹。第二发导弹一举命中目标。
红旗-2号导弹首战告捷的消息震惊了世界。随着1500多枚红旗-2号导弹列装空军,往日耀武扬威的U-2,再也不敢进入中国大陆窥探情报。
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这里,是中国导弹的摇篮,是为国铸剑的源地。
面对新中国“一穷二白”的薄弱基础,面对仅极少数人接触过的尖端导弹技术,中国航天人凭借着报效祖国的铮铮誓言与决心,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来弥补经验的不足,逐步探索出一条从仿制改型到自行设计、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导弹工业以一个个“零”的突破创造了伟大奇迹,也为国家的领土、领空、领海筑起了坚固的钢铁长城。这是强弓长箭射天狼的自信,也是红旗招展漫天舞的豪情。
信物讲述人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讲道:“如今,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科工已建立起完整的空天防御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等研制生产体系,为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国航天人向全世界彰显着守卫和平的自信与担当!”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东风-1号成功发射,中国人用“争气弹”击碎了“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预言;
1964年,中国第一枚地空导弹红旗1号定型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7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红旗2号装备部队,后击落了来我国领空窥探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守住了祖国领空的安宁;
1966年,中近程导弹东风2号甲完成两弹结合,核爆试验成功,彻底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
1964年至1972年,相继完成东风2号中近程导弹、东风3号中程导弹、东风4号中远程导弹、东风5号远程导弹“八年四弹”的集中研制;
1982年,潜地导弹“巨浪一号”水下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导弹装备在阅兵式上亮相了7次,彰显出我国导弹工业的发展征程: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中国导弹首度亮相,被誉为“中国飞鱼”的鹰击8号导弹以及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的红旗-2号导弹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一系列导弹装备展现了中国导弹研制与生产领跑者的风采;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陆基巡航导弹,成为媒体和观众竞相追逐的焦点;
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导弹成体系亮相惊艳世界、振奋国人;
2017年庆祝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式上,导弹装备首次以战斗姿态在沙场“亮剑”;
2018年中国南海海上阅兵式上,搭载着各型导弹装备的人民海军战舰壮我海疆;
2019年国庆70年阅兵式上,中国航天科工牵头抓总的体系化、系列化、实战化的国产现役导弹武器主战装备以空前阵容威武参阅,部分装备为首次亮相。
……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中国航天人书写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辉煌篇章,铸造了护佑国泰民安的国之重器,淬炼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航天精神。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东风”劲吹、“红旗”招展,“鹰击”长空、“长剑”啸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航天央企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航天精神。锚定建设航天强国奋斗目标接续奋斗,以国之利剑的钢筋铁骨,铿锵有力地诉说着“为国铸剑”的壮志雄心,彰显着“央企脊梁”的责任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年来,中国航天科工创造了中国若干个“第一”:
第一型实战应用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红旗-2号;
第一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红旗-7号;
第一型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红旗-9号;
第一型潜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巨浪-1号;
第一型陆基机动地地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东风21A;
第一型陆基巡航导弹武器系统——长剑10;
第一型超音速飞航导弹——鹰击-1号;
第一型岸舰导弹——海鹰-2号;
第一型空舰导弹——鹰击-1号;
第一型固体多用途反舰导弹——鹰击-8号;
第一型空地导弹——鹰击63;
第一型潜射反舰导弹——鹰击82;
第一型多级固体运载火箭——开拓者-1号;
第一台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长征-1号第三级发动机;
第一台小型数字计算机——103机;
第一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
第一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
第一套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第一次实现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点燃的壮举;
……
实习编辑:高若林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