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讲述信物故事,传承红色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疫苗。而用来加工制造预防脊灰的“糖丸”疫苗的设备,外型看上去却像一口锅。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介绍道,这件信物,造型独特,行业内俗称“包衣机”,或者叫“糖衣机”。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疫苗生产设备,它帮助中国人战胜了一种可怕的世界性流行疾病,庇佑了几代国人的生命健康。
虽然它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时代印记,它见证了中国生物制品事业的蓬勃发展。今天,让我们跟随信物讲述人刘敬桢,一起了解脊灰疫苗生产设备“包衣机”背后的故事。
脊髓灰质炎爆发 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是接种疫苗
1955年,江苏南通爆发一场可怕的疾病,半年时间里,1680人感染,446人不幸死亡,且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得病的儿童大多肌肉僵硬,肢体畸形,脊柱弯曲,瘫痪在床。此后,疫情又在青岛、上海、南宁等城市大规模爆发,一时间,恐慌情绪不断蔓延。
经国务院卫生部确认,流行的疾病名叫脊髓灰质炎,民间俗称小儿麻痹症。据不完全统计,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期间,我国每年脊髓灰质炎病例数高达1万到4万多人。每200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而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疫苗。1957年到1958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试制出试验用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为中国脊灰疫苗的研发生产打下了技术基础。
1959年,卫生部派中国医学科学院顾方舟、董德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闻仲权,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蒋竞武4人到苏联学习脊灰疫苗制造技术。他们带回来的方案,是用活疫苗来预防脊髓灰质炎。
1960年3月,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和检定所组成的协作组,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试制出我国第一批500万人份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并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病毒学、血清学、流行病学等各方面的数据显示,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至此,历经千辛万苦,疫苗终于生产出来了。但这是一种口服液体疫苗,孩子们十分抗拒,不愿意喝;而且液体疫苗需要低温保存,当时运输条件落后,疫苗要运往城市,困难相对小一些,但要覆盖全国,运往偏远山区,怎么储藏,怎么运输,就成了问题。
从糖丸锅到篮式反应器 实现无脊灰目标攻克世界级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科学家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把液体疫苗像中药制丸一样,通过旋转、摇动做成“糖丸”,这样既方便保存和运输,又容易被孩子接受。信物讲述人刘敬桢称,几十年里,许许多多的糖丸儿,就是在这一口口锅里翻滚成型,沿着一条条道路,送到千百个防疫站,送进亿万个孩子嘴里,为中国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贡献。
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包括我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了无脊灰目标,避免了脊灰病毒感染引起的死亡和肢体残疾。这是继全球消灭天花以后,世界公共卫生史上的又一壮举。但是,由于世界上其他地区还存在脊灰病毒流行,我们与脊灰病毒的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
2015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出口服两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并在国内首家上市。
2017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又在工艺扩大和产能提升上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建立了符合国际水平的质量标准和严格的工艺过程、参数控制系统,独创或建立的5项关键质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首创的片状载体及300升篮式反应器关键技术,攻克了世界级难题。
从用糖丸锅到用篮式反应器制造脊灰疫苗,中国的生物制品行业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从脊灰疫苗到新冠疫苗 科技铸盾护佑人民健康
信物讲述人刘敬桢介绍道,从50年代支援抗美援朝,60年代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70年代唐山震后救援,80年代迈开合资步伐,从98抗洪医药战备,03非典物资调运,到今天独立自主从两条技术路线研发出三款新冠疫苗,其中新冠灭活疫苗全球首先获批上市,国药集团始终秉承红色历史,牢记初心使命,时刻和人民共命运、心连心,担负着医药健康国家队的职责使命。
小小糖丸已是历史,作为建党百年献礼,国药集团建成了世界最大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5月7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EUL),这是世卫组织批准的首个中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认证,也是第一个获得世卫组织批准的非西方国家的新冠疫苗,为实现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又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这也标志着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的质量、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等符合世卫组织相关标准要求。
6月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供应COVAX首批新冠疫苗下线,这也是中国供应COVAX的首批新冠疫苗正式下线。截至2021年6月8日,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已在中国、阿联酋、巴林、玻利维亚、塞舌尔、泰国等6个国家获批注册上市,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获得批准使用,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采购需求,接种已覆盖196个国别人群,是全球使用最广泛、使用效果最好、安全性最高、受好评最多的新冠疫苗。
实习编辑:高若林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