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丁倩 文 冉衡 摄影 通讯员 周红飞)5月23日上午9点,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师生自发组织悼念袁隆平院士座谈会,共同回看袁老与河南农大特别的情缘,缅怀这位为国人饭碗付出毕生心血的老人,一同致敬,缅怀,前行。
其中有袁隆平院士生前带的河南农大研究生。据悉,袁隆平院士84岁高龄赴河南讲学,鼓励河南攻关杂交小麦,同时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招收三名研究生,推动河南作物产业往创新方向发展。
2014年3月26日,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时任校长张改平在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袁老发放了聘书。84岁高龄的袁隆平正式担任河南农业大学“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随即在河南省光山县实施了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
同年11月17日,袁隆平来到河南农业大学,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超级杂交稻育种进展”的报告,一时间引发农大学子的“追星潮”。1300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过道上、礼堂门口围满了学生。从大礼堂走出,四面八方赶来的学生一下子围住了袁隆平,不少学生高举手机、相机不停拍照,掀起了校园“追科研明星”的旋风。肃静的河南农业大学文化路校区大礼堂,依然回荡着袁老的谆谆寄语:小麦与水稻的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需要相互借鉴学习,希望河南将“杂交小麦”作为攻关重点,早日研究出“超级小麦”,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
2015年8月28日,85岁的袁隆平再赴河南,来到光山县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试验区,对超级杂交水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进行收获前“预评估”。试验区里种的是由袁隆平选配的“超优1000”“Y两优900”“Y两优143”等超级杂交稻品种。从破壳发芽到插秧、田间管理直到成熟,每一个环节都由河南农业大学的水稻专家和优良的栽培技术保驾护航。
“我非常高兴!百亩片过一千公斤有把握,千亩片过九百公斤有希望!”这是袁老对河南农大人的肯定,更是对河南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鼓励。该项目提前一年完成既定目标。袁老2015年、2016年先后在河南农业大学招收了6名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