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舆情通】近日,蜜雪冰城被曝存在篡改食材日期,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奶茶等食材,柠檬表皮不清洗等卫生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截至发稿,有关该事件的相关传播信息达41137篇次,引发较大舆情。
近年来,由于对加盟商管控不力而酿成的舆情事件频频发生,已成为餐饮行业爆发舆情的高发点。
改日期用隔夜茶,蜜雪冰城上热搜
5月14日,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一则新闻,把茶饮行业的“龙头”蜜雪冰城送上了热搜。中国质量新闻网撰文称,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门店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随意更改或不记录食材“效期追踪卡”备制截止时间,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奶茶等食材,柠檬表皮不清洗等卫生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截至发稿,该事件的微博话题讨论量达1.5万条,阅读量7.2亿次。
立方舆情通启用舆情追踪发现,截至5月16日18:00,该事件相关传播信息达41137篇次,其中敏感信息11677篇次,敏感信息占比28.38%。从该事件整体传播趋势来看,5月15日18时,相关舆论信息达到顶峰,该时段相关信息量达5371篇次。截至目前,包括新京报、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经济观察报等多家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
5月15日,蜜雪冰城发布致歉声明,声明称,此次事件发生后,蜜雪冰城第一时间成立以总经理牵头的专项处理小组,针对门店存在的严重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整改,针对媒体报道中的涉事门店,现已责令其停业整顿。
从整体来看,这份致歉声明表明了企业负责任的态度,没有回避问题,面对监督的态度也是积极开放的,也提出了对涉事门店进行停业整顿,这些值得肯定。但是,在该致歉声明中,并没有看到对于该问题的整改反思,也没有提出相关整改措施,针对报道中反映的改日期、用隔夜茶这一消费者最关切的关键问题,没有进行针对性回复。
从目前的舆论倾向来看,网民呈现正反两种观点。有网民表示,“本以为是薄利多销,没想到是用非正常手段降低成本”、“卖那么便宜肯定有问题”;也有网民称:“要加强对加盟门店的审核考察,不能让一颗老鼠屎毁一锅汤”。
据立方舆情通了解,蜜雪冰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个例,通过黑猫投诉查询发现,关于蜜雪冰城的投诉接近550条,涉及食品安全、服务态度等多方问题。由此可见,在长期以来疏于对连锁加盟店的监管下,一旦爆出问题,会对品牌造成致命打击。
加盟商出事品牌道歉?加强管控方能从源头控制风险
因对加盟商管控不力而引发负面舆情,蜜雪冰城不是第一家,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家。
从去年的小龙坎火锅爆出“地沟油”事件,到今年2月份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部分奶茶店发现,一点点、茶百道、CoCo均存在健康证不齐全、原材料管理不善等隐患,再到最近的蜜雪冰城,接二连三的事件或许暴露了连锁加盟企业出现舆情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加盟商出事,品牌致歉”:即出问题的是各个品牌的加盟商,但站出来致歉的却是品牌连锁企业。
诚然,站在舆情管理的角度,出现问题后的及时道歉必不可少,但对于品牌连锁企业来说,加强对于加盟商的内部管理,改善监管和奖惩机制,针对连锁加盟情况做好全流程制度化日常监管,把好食品安全基本关,守住底线更为必要。
虽然此次事件曝光的只是个别门店,但也暴露出品牌连锁企业存在的管理不善、质量把控不严等诸多问题。对于品牌连锁企业而言,估值增长的核心是其规模的扩张,规模越大,估值越高。但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诸如加盟商管控不力之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留下了隐患:在舆情的风口浪尖之际,出事加盟商损害的不仅是自身利益,更是品牌的口碑与声誉,这对于那些已经打造出品牌影响力、积累一定的市场规模的全国性的统一品牌连锁企业尤为重要,若加盟商不断爆出问题,不免让市场及投资者对连锁企业的加盟模式、管理能力产生质疑,品牌连锁企业应该看到这一点,从日常对加盟商的管理与把控上做起,将舆情应对放在前端,这样才是最好的舆情处置手段。
此外,对于任何一个品牌连锁企业而言,过快的扩展速度对于其质量把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是风险源头,必须从源头的机制上加以系统考虑,在质量把控上统一化、规范化,方能维系品牌影响力。否则,靠概念吹起来的品牌泡沫,难以长久。对此,企业要构建一套更为规范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防范各种可能的风险,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立方舆情通研究员 赵宇)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