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大会在周口召开!传统行业如何“长新枝,吐新芽”?
大河财立方
2021-04-24 10:18:00
纺织服装业是周口市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记者调研时了解到,近年来,该市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发力,初步形成了从研发到织布、从服装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静音
当前时间 0:00
/
æ—¶é•¿ 0:00
åŠ è½½å®Œæ¯•: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剩余时间 -0:00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徐兵 文 实习生 白艳雄 视频 )作为农业大市,河南省周口市一直挑着全省粮食重担。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周口又是如何走好传统农区工业化发展的路子,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完成“蝶变”的?

4月21日至23日,河南省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周口市召开。省工信厅、省服装行业协会和全省18个地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以及重点纺织服装企业代表等约280人参加会议,并就周口市纺织服装企业进行观摩调研和经验交流。

纺织服装业是周口市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记者调研时了解到,近年来,该市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发力,初步形成了从研发到织布、从服装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纺织服装业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地调研】 万人工厂“无人”,传统行业“织”出智能化

4月22日一大早,太康县银鑫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纺织车间里就传来了轰隆隆的机器声,一排排棉纱在机器的带动下,如跳舞的小姑娘,不断地向上扭动着。引人注意的是,偌大的车间里,却看不到几个工人,完全不是传统印象中的“万人工厂”。

“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控看管20台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在生产车间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生产1万纱锭需要百人,现在使用了智能化生产线之后,十来个人就够了。”

银鑫棉业只是太康县纺织产业智能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太康县立足纺织产业基础,依托太康县产业集聚区,通过设备不断更新和技术创新,完成了纺织业华丽转身,全国最大的差异化纱线生产线、全国最大的差异化弹力面料生产线、全国最大的裤装集群等多项冠军齐聚此地。

下游服装服饰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当天,记者来到位于商水县的阿尔本服饰公司,车间内随处可见智能裁衣机器设备,流水线上各种样式的服装。“扫一扫二维码,一件服装制作的全流程信息就都能看到。通过这个标识系统,可以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的信息进行采集、控制,从而实现对产品的追溯管理。”该公司一负责人表示。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周口市陆续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以阿尔本服饰公司、庄吉服饰为代表的重点服装企业,成为波司登、海澜之家等国内外60多家知名服装以及浙江一带家纺企业的供应商。同时,这些龙头企业参与带贫合作模式,帮助大量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静音
当前时间 0:00
/
æ—¶é•¿ 0:00
åŠ è½½å®Œæ¯•: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剩余时间 -0:00
 

家住商水县固墙镇的李爱玲(化名)原本在家闲着,在得知该工厂招工后,第一时间和同村人报了名。“离家很近,赚钱也不少,也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工作两年的她一边熟练地缝纫一边说。由于服装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像李爱玲这样的女工并不在少数。阿尔本制衣公司在不断扩大用工范围的同时,也使得附近村镇的妇女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发挥乡村振兴中的“半边天”作用。

2012年入驻商水的阿尔本制衣公司是一家集服装品牌设计、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服装企业,主要设计生产中高档服装,产品经80多个港口出口到日韩、欧盟、美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

周口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张颖波表示,周口市印染行业实行分流域布局,着力构建以商水县纺织印染产业园为重点、太康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工业园和扶沟县产业集聚区纺织工业园协同发展的“一园两翼”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随着‘一园两翼’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全市印染规模控制在19.6亿米/年,成为周口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初步形成了集‘研发—纺纱—织布—染整—面料—服装—销售(电商)’于一体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张颖波说。

记者了解到,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周口市纺织服装业规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在河南省位居前列,其中纱产量62万吨,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二位;布4.3亿米,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位;服装5.14亿件,位居全省前三位;化纤0.9万吨,位居全省第6位。

【现场交流】思想碰撞,各地代表纷纷献“锦囊”

4月23日,周口的天气逐渐升温。经过前一天的观摩调研,一场关于河南纺织行业“思想”碰撞的盛宴在这里举行。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各地政府负责人、企业代表、协会以及高校专家一一作了发言交流。

安阳市有着“中国针织服装名称”的称号,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婴幼儿童装生产基地,也是河南最大的针织布织造基地和印染基地。安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经营模式上,安阳市做了较大的转变,通过直播基地的方式,抢抓了市场先机,并与国内知名电商拼多多开展战略合作。”

他举例说,2020年5月19日,柏庄镇镇长摇身变主播,2个小时4.5万人观看,卖出童装近两万件,下单金额达20万元。6月18日,北关区领导加入“直播卖货”,短短一个小时就吸引了5万网友的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不断拓展创新营销渠道的重要性。

“千年嫘祖桑梓地,今朝时尚看西平。”作为嫘祖故里,中华民族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发源地,西平县在大会上也做起了“招商”。“‘十四五’期间,西平县每年新增1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让企业‘拎机入住’。”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为了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该县还将推动设立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下一步,西平县将继续加大龙头企业吸引力度,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服装产业链条完善的地区设立招商办事处驻地招商,瞄准全国百强服装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

作为本土企业代表,云顶服装已深耕服装领域20年,它更加注重工匠精神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我们强化供应链源头控制,与优质供应商合作。只有不断把控服装品质,才能让客户更加满意。”该公司负责人说。在人才培养上,云顶服装开展“上带下,老带新、师傅带徒弟”人才培养机制。选择A类标杆员工,记录标杆员工的动作要点、时间、标准,把几百个缝制动作逐项制定标准,培训员工,每个动作达标才能上岗。“所有缝纫工没有多余的动作,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才能大幅提升。”上述负责人说。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服装产业高质量的实施意见》,为河南服装行业指明方向。我们倍感振奋和鼓舞。于是,公司制定了未来五年战略规划。”该负责人说,到2025年,公司培育8~10个年收入亿元的事业部,将云顶服饰打造成创新能力强,有竞争优势和产业担当的企业,进入年主营收入超10亿元“大个头”企业行列。

“这次会议适逢其时,不仅对服装,而且对纺织行业整个产业链意义重大。”河南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继锋表示,河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依托基础及比较优势,推进现代轻纺行业固链强链,合理布局,优势互补,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链主”企业和万亿产业集群。因此,本次会议对全省纺织产业“十四五”布好局,起好步,对周口纺织服装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继锋介绍,河南是纺织大省,产业链比较完整。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化纤55万吨,纱322万吨、布13亿米、服装15亿件,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纯棉纱299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

【记者评论】 河南纺织服装业如何“长新枝,吐新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吝啬过对服装的赞美和追求。衣食住行,“衣”当先,也折射出服装在人们心里地位是多么重要。

在本次调研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了纺织服装行业并非公众口中“夕阳行业”的一面:这个传统行业正在“长新枝,吐新芽”,越来越规模化,越来越智能化。

无论是银鑫棉业智能化生产线,还是阿尔本智能裁衣机器设备,以及各方代表分享的一串串质效提升“数字”,都在以不同方式诠释着行业的美好未来。或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只有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我也看到纺织服装行业的另一面:“成长的烦恼”——国有服装品牌不仅少而且没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如何打造自主品牌,让本土服装品牌向上竞争,甚至破浪“出海”,是河南服装业,乃至中国服装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全产业链优势。然而,中国服装品牌要拥有更大的影响力,首先,必须精益求精、全方位提升品牌质量。只有兢兢业业做出真正的“好东西”,才能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

其次,提升品牌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自主创新,跟在别人后头走,品牌发展空间有限。对企业而言,创新程度如何,决定着一个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走多远。

同时,好品牌也是竞争出来的,本土品牌要敢于破浪“出海”,与世界一流品牌“掰手腕”,只有经过一次次较量,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完善和进步。

最后,中国消费者应树立民族品牌意识,要相信本土服装品牌。前一段时间,“新疆棉”事件,让我们看到国外部分服装品牌“吃肉骂娘”的一面,但也看到了国人支持本土服装品牌的爱国热情。

但这种热情,不应该是一时的,而应是从始至终的。只有不断以积极的心态支持茁壮发展的本土服装品牌成长,才能让它们在世界舞台唱主角!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