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贾永标 文 马腾飞 摄影)4月22日,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企业(项目)路演活动启动仪式在郑州中原科技城举行,意味着河南省“1131”优质企业路演行动正式启动。
路演过程中,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为主营业务的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吸引了不少人关注,不少投资机构对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果比较感兴趣。
人才和创新双引擎驱动机器人业务发展
资料显示,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是由国外院士领衔的海归教授及博士团队牵头,基于多模态学习、人机融合等重大研究成果,在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IMI等机构联合支持下成立。
中原动力CEO林杰介绍,公司承担了从产品定位、研发、测试、销售以及收集市场反馈后再定位的闭环过程中的全部角色,并携手郑东新区管委会、上海理工大学研究院,联合成立郑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科学技术研究院。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慧物业、智能制造、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等领域,用高品质为行业创新发展赋能。
2020年9月15日,郑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入驻企业参会并现场签约。此后短短半年,中原动力扎根郑州着力吸引人才回流,深耕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该公司技术团队已经拥有16名博士、30名硕士。他们2/3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得益于人才优势,中原动力在机器人关节模组、本体机器人、集成应用等方面持续探索,并将场景需求延续至智能制造、智慧物业、智慧医疗等领域。
据悉,在机器人核心关节模组上,中原动力采用“减速器+电机+电机驱动器+传感器一体化”技术,创新性地采用了摆线差动减速器和行星差动减速器,相比同类产品具有高刚度、高可靠性、耐用性等特点,专用于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可以有效减小机器人的重量、体积,解决原工业模组的体积过大、重量超标、成本过高等问题。
曾率先在郑州东站投放“网红机器人”
2020年11月,郑州东站广场上出现了一部富有科技感造型的机器人,其智能识别、清扫垃圾等举动,吸引了不少旅客驻足观看。这部机器人正是由中原动力生产的。
据林杰介绍,这部城市管养机器人所有算法全部自主开发,整机零部件全部为国产,实现了智能机器人的有效国产化。这款机器人整合了多项先进技术于一体,车身配备的可变形麦克纳姆轮大幅提高了机器人的通过性,在平地、台阶、陡坡等地形均可通过。
此前大河报·大河财立方参观中原动力时也发现,除了城市管养机器人系列。其产品陈列区还摆放有智慧医疗板块下的落地产品——智能代步车、智能助行器和智能康复行走机器人,产品应用场景日臻成熟。
林杰表示,从筹备到正式运营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原动力依靠自身优势,多维度打造科学家团队,同时搭建了一条招才引智的上下行双通道,引进和培育并重,形成了一支涵盖海归博士、项目带头人和青年学者的人才队伍。通过前期的技术积累,中原动力技术团队在短期内取得了多项机器人相关核心技术的突破。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在产业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也面临巨大挑战,像中原动力这样的科创企业应该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充分激发人才创造力,依托国家政策和自身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科技部战略规划司规划处处长吴家喜在调研中原动力时表示。
责编: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