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银行如何服务乡村振兴?行长王炯透露这份最新规划
大河财立方
2021-04-20 17:45:00
自2016年以来,中原银行与宜农科技在惠农金融领域已经开展了长达五年的深入合作。截至3月末,双方已共建惠农服务站5531家。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刘赟)4月20日,中原银行助力乡村振兴誓师动员大会在郑召开。这是中原银行在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之后,就如何更好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深耕“上网下乡”布局所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现场,中原银行行长王炯总结回顾了该行“上网下乡”战略的由来及推进结果,并对服务乡村振兴进行了下一步部署安排。

广泛铺设渠道网点,建设惠农服务站5531家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县域经济总量在全省经济总量占比很高,截至2015年末,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8%,也足以看出县域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在此背景下,为了抢抓县域及农村市场的发展机遇,更好服务全省经济发展,2016年10月,中原银行在全行第一次县域工作会上提出了“上网下乡”战略。

在“上网下乡”战略确立后,中原银行创新提出建设“共享型”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概念,通过“中原银行+科技公司+惠农支付服务点”三方共建的业务模式,全面发挥中原银行的科技优势和科技公司的平台优势,降低经营成本,拓宽服务半径。

自2016年以来,中原银行与宜农科技在惠农金融领域已经开展了长达五年的深入合作。截至3月末,双方已共建惠农服务站5531家。

在广泛铺设渠道网点的基础上,中原银行明确“县域抓源头,乡镇抓落地,惠农抓延伸”服务模式。县域支行方面,通过制定独立的考核体系,推出县域营销“明白卡”等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抓手。乡镇支行方面,明确了服务乡镇的定位,并确立了网点建设的“六个原则”,采取轻网点的模式进行网点建设安排。惠农点方面,搭建了“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并使其成为连接中原银行与村民的重要结点。

据了解,截至2021年3月末,中原银行县域及惠农储蓄存款余额761.9亿元,占全行余额的37.2%。县域及惠农有效客户169.1万户,占全行客户的38.5%。惠农个贷余额11.46亿元,服务农户数约116万人。

“这表明,中原银行‘上网下乡’战略的提出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强力推动实施的信心与决心。”王炯说。

推广“乡村在线”,投身数字农村建设大潮

接下来中原银行将如何服务乡村振兴?王炯在发言中透露了相关部署。

首先是进一步发挥渠道网点优势,加快推进惠农站点建设,形成有密度、广覆盖的惠农服务网络;同时,加大惠农业务培训和人员管理,提升站点服务水平,实现“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

在广泛布局线下网点的同时,中原银行还积极发挥金融科技实力,投身于数字农村建设之中。

2019年下半年,中原银行针对村干部、村民痛点进行需求调研,立项搭建“乡村在线”项目,并最终于2020年6月28日成功上线。这款App集党建、村务、社交、电商、生活服务、信息咨询于一体,可有效满足村干部乡村治理与村民日益多元化、线上化、智能化需求,为村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3月末,乡村在线注册用户达41.9万户。

“乡村在线是未来服务农村的重要抓手,要紧密结合农村客户场景需求,特别是乡村干部管理需求,增强客户推荐使用意愿;持续完善平台功能,提升客户体验,为银行服务农民生产和生活搭建坚实桥梁。”王炯强调。

在王炯看来,农村产业的发展逻辑不同于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应更加聚焦于做大做强供应链体系,实现对产业发展的科学管理。

一是构建产业服务平台。要认真分析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通过构建产业服务平台,实现政府机构与农民的无缝连接,从而提升农村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二是分析产业增长点。当前县域的农村产业发展呈现集中化、同质化,要深入发掘农村产业的增长点,打造“一县一业”或“一县多业”,推动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培养人才队伍。广阔的农村有大批潜藏实力的能人,每个县域都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善于在教师、医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发现、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有效带动农村产业的良性发展。

见习编辑:杨志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