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高标准化催热火锅“赛道”,火锅巨头如何 “二十不惑”?
大河财立方
2021-04-16 20:52:00
餐饮巨头求变的背后,来源于多重挑战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沛 文图 摄像)近段时间,全国或者区域的火锅巨头动作连连。

4月15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前往海底捞上海首家新技术餐厅,该门店后厨基本实现出餐补菜无人化,未来或将在全国普及;呷哺呷哺不久前则在北京开业旗下高端品牌in xiabuxiabu,从食材到场景进行了全线升级。相对于第一梯队,发端于河南区域的巴奴毛肚火锅也少见地推出低温午餐肉新品。

餐饮巨头求变的背后,来源于多重挑战——一方面,高标准化的供应链成熟,让火锅业再次降低门槛,甚至吸引明星蜂拥跨界开火锅店;而火锅食材门店独角兽的崛起,也让消费者的食用场景不再局限于门店。

记者发现,多数火锅巨头的企业“年龄”多在20岁左右,面对新场景、新挑战,火锅巨头如何“二十不惑”?

打造“新技术、新场景”,资本能否筑起“壁垒”阻挡追赶者?

几年前,曾有一本《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书风靡一时,如今可能改写为“海底捞,你学不起”。

4月15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在上海首家新技术餐厅见到,该店的后厨基本上为全封闭,里面全部改造为自动化机械臂实现全程出菜与补菜。

静音
当前时间 0:00
/
æ—¶é•¿ 0:00
åŠ è½½å®Œæ¯•: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剩余时间 -0:00
 

“海底捞中央工厂的菜品放在装有芯片的盘子中,直接运送到这个温控在0°到4°的封闭后厨,消费者点菜后,即可快速完成配菜,由服务员送到消费者的面前。”海底捞技术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而在锅底方面,消费者可利用点菜电脑,通过DIY配料的不同组合,初步实现“千人千味”、口味数字化的目标。

在海底捞看来,此举在解决三个痛点:一是尽最大可能保证食品安全;二是打造广谱口味,服务其广布全国的门店;三是可以降低对密集劳动力的依赖,同时减少后厨人工成本、增加效率。

相对于火锅企业来说,海底捞面临的痛点也是多数火锅餐饮企业的痛点,但相对于改造的成本,很难有普通火锅餐饮企业能够承担,海底捞也借此进一步稳固“火锅一哥”的地位。

与海底捞相似,同为港股上市公司的呷哺呷哺,则在北京开业高端品牌in xiabuxiabu,希望通过资本实力,打造高端场景化火锅,拉开与普通“后追者”的距离。

此图来自呷哺呷哺

早在20年前,呷哺呷哺通过价格亲民的“一人一锅”崛起,并在2014年赴港上市。在稳定运行十余年后,消费升级大潮已经全面影响了餐饮行业的品牌观念,2016年,呷哺推出全新品牌湊湊,以“火锅+茶憩”的模式立足,获得巨大成功。

不过,去年呷哺的财报并不漂亮,”利润1148万元,同比降低96%“的冲击,或正在让呷哺呷哺怀念湊湊在场景化与产品设计的成功。in xiabuxiabu尽管在食材升级,锅底升级,场景升级方面颇下功夫,但同样“更上一层楼”的价格能否让消费甘心买单,还需要时间考验。

明星跨界经营,食材独角兽“崛起”,火锅业高标准化催热火锅“赛道”

“火锅双雄”的求变,也是诸多区域火锅龙头企业集体焦虑感的缩影,这种焦虑感来源于供应端与消费端的多重挑战。

在供应端,以发端于河南的“锅圈食汇”为代表的火锅食材企业,通过对火锅食材的标准化与零售化,迅速扩大吃火锅的消费场景,让消费者在家中或办公场所都可以品尝高质量的火锅。

全国范围内火锅业高标准化供应链的成熟,也吸引了诸多艺人跨界加入经营火锅餐厅的阵容。

“在此之前,诸多艺人也曾跨界餐饮,但大多没有太多声音。”一名业内人告诉记者,在2014年营业的“孟非的小面”,目前已经关店多家,其关注度也早不如以前,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创意菜),目前已经关店。

但在现今明星跨界火锅赛道,却成为“现象级”成功。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该模式是明星跨界餐饮的一个升级版,“例如,贤合庄的方式是借助明星引流,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运营,通过加盟实现迅速扩张,将流量在短时间内变现”。

这一商业模式中,高加盟费、快复制性是其特点。显然,火锅通过食材与锅底的高标准化,完成了招商、供应链等专业程度和精细化方面的匹配。

其实,这并非全国首次掀起火锅热。上世纪90年代起,火锅以起源地重庆为原点,开启了第一次全国扩张,小天鹅、孔亮、秦妈等品牌一度扩张势头强劲。

小天鹅火锅在1994年,于天津开出第一家连锁店后,最高峰时全国开了380家;孔亮鳝鱼火锅最红火的时候,等位的客人,一天剥掉六七十斤瓜子、花生。而在郑州,小板凳火锅曾开遍郑州几乎每一条街道。这场火锅的狂欢,到2010年戛然而止,随着重庆火锅集体“哑火”,火锅的第一轮热潮落幕。

原因不难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原材料产地和运输条件限制,重庆火锅的菜品供应体系能辐射到成都市场,难以覆盖更大更远的市场;另一方面,传统的人力资源体系也无法支撑大规模扩张。

伴随着高标准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的成熟,火锅业诞生新的巨头,也是行业所期待的。

区域品牌突围全国市场,仍要加速积蓄品牌势能

正如上面所说,高标准供应链与管理模式的成熟,也让区域火锅品牌动了与第一梯队争高下的雄心。不过,相对于借助了资本市场力量的第一梯队外,区域火锅龙头想要拉开与其他火锅企业的差距,仍需要保持足够的精力。

此图来自巴奴

例如,发端于河南本土的巴奴毛肚火锅,依旧“死磕”产品主义。同样在4月15日,巴奴毛肚火锅与王家渡联合发布新品低温午餐肉。这对于巴奴粉丝来说,这是难得的“上新”,对于巴奴的产品更新速度,不少业内人都用了“慢”字,但在杜中兵看来,这是一种“碰”和“磨”。

如今的火锅业早已不是不进则退,而是慢了就代表在退。看似稳打稳扎的背后,巴奴能否适应加速迭代的火锅江湖?

与26岁的海底捞、23岁的呷哺呷哺一样,今年巴奴也正式晋升20年餐饮品牌。目前,巴奴店面数量是85家,尚未突破100家。抛开利用资本市场,1年新开500多家门店的海底捞和计划2021开出百家新店的呷哺呷哺外,“黑马”贤合庄靠加盟扩张1年开出超500家分店,而未来依托高标准化供应链顺势崛起的火锅品牌将迎来一波小高潮。

尽管从长远看,无法断定这些新兴火锅品牌是否是昙花一现,但作为每天只有两次选择火锅的消费者来说,多一家品牌和店面,也多了一个选择,分流了客源。

尽管有分析认为巴奴在“上行”国内一线市场,但在河南商界“被宠”的巴奴,在外地的品牌势能显然无法与河南本土相比,也无法享受与全国火锅巨头同等的租金待遇。

战略营销专家小马宋认为,海底捞财务报表纯利只有9%,租金与销售额的占比只有2%,普通餐饮行业的租售比大概10%~15%。“那海底捞为什么租售比很低?因为海底捞能带客流,很多商场会给海底捞免租金。如果海底捞正常交租金,很可能它就亏损了。”业内人士认为。

“巴奴的产品主义,更多地是对当地火锅行业的‘降维打击’,打赢与一线品牌竞争,并非单个优点的凸显,而是需要综合性、复合型的优势组合拳。”该业内人士认为,如今的巴奴已经拥有独特的企业战略思维与产品优势,面对新一轮崛起,除了加速积蓄全国的品牌势能外,还要多些对前路的深度思考。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