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眉
3月22日,因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均低于人民币1元,*ST宜生与*ST成城双双被摘牌,成为退市新规下A股首批无退市整理期的面值退市企业。这也意味着,*ST宜生为了避免终止上市命运,通过要约收购上演的股价逆转,终以“炒作闹剧”收场。
资料显示,*ST宜生在2004年登陆A股市场,上市之后,公司开始从传统家居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生活一体化服务商,主要从事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
*ST宜生在2015年年中一度创下历史最高价,市值一度超350亿元,被称为大牛股。此后,一路下跌,在2020年5月6日被冠上“*ST”的帽子,股价多次跌破面值,被称为垃圾股,又因其多年经营不善,早已经沦为实际的“僵尸”企业。
直至2020年12月23日,*ST宜生的股价意外地开启一场“逆转”。当日公告称,无关联自然人黄树龙拟以部分要约方式收购公司6%的股份,要约收购的价格为1.15元/股。黄树龙声称,是基于对公司资产整合价值及业务发展空间的认可的原因。受此影响,*ST宜生股价迎来罕见的四涨停,股价一度从1元回升至接近面值。
2020年,*ST宜生除了业绩不如意,在当年4月,其还因为涉嫌虚增利润、虚增银行存款和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大额资金往来等,遭遇了证监会立案调查。
在此背景下,黄树龙的要约收购备受质疑,被认为更可能是面临退市类型公司规避退市的典型炒作行为,直接诱因,在于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发布改革后的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
12月23日当天,上交所快速向*ST宜生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核实并明确披露收购人拟实施此次要约的收购目的;黄树龙与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和公司间是否存在一致行动或关联关系。同时,要求*ST宜生核实披露黄树龙个人的资产状况、其所控制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
12月29日晚,*ST宜生发布公告,在开篇亦直接提示了公司股票已连续11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触及终止上市的风险。并表示,公司将延期回复上交所问询函及部分要约收购事项进展。
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退市新规,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新规虽然较征求意见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极大地完善、优化了诸多指标,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其中,将“持续经营能力”作为退市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可以说,最大矛头直指“僵尸”企业。并且,退市新规对交易类面值退市公司取消了退市整理期,就是为了避免曾经在退市整理期中屡屡出现的投机炒作。
3月12日,证监会就重大违法违规启动退市程序的首个案例“康得新退市”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个别投资者在公司多次提示存在退市风险的情况下,仍在大量买入此股票,并带头滋事诽谤。上述行为本质是意图向政府和监管部门施压,拖延和干扰康得新退市进程,从而达到其个人目的,进而牟取不当利益。并且,证监会表示将从四个方面确保退市改革下一步工作。其中,第一条就是畅通出口,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推动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无主业的“僵尸”企业及时出清,改善上市公司结构,推动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今日,随着*ST宜生的正式摘牌,黄树龙的要约收购,与康得新退市等案例发生的各种干扰一样,终成徒劳“闹剧”。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