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数据要素化与要素数据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基础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2021-03-04 11:27:21
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要素也往往是政府调控经济、促进社会公平的有力手段。

导 读

《产业转型研究》专刊创刊刊物在发行后收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产业界的一致好评。专刊第二期刊物已经在持续刊印中,本期刊物更是邀请了数位研究数字时代产业转型理论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及企业者们,各抒己见,探索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理论,及大量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先进案例,展现最活跃的数字生产力在不同商业环境下的创新应用,在 2021 年这一“十四五”开局之年,更好地为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本公众号会对《产业转型研究》专刊第二期中所收录文章进行持续报道,以下文章为黄奇帆主席发表于《产业转型研究》专刊 2020 年第 11 期。特此分享,以飨读者。

数据要素化与要素数据化是

数字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基础

文 | 黄奇帆

专刊编委会主席、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

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要素也往往是政府调控经济、促进社会公平的有力手段。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对要素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构想,并首次把数据作为了要素,提出了其市场化配置的发展方向。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有利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 创造人类新的财富源泉

数据成为要素后,数据的价值得到了突出和保护,数据交易逐渐会成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

作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举措,4 月 9 日的文件提出将有关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这是数据要素可交易可流通的一个关键基础。众所周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驱动的数字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是其典型特征。但若在数据运行各个环节采集标准不一致,其共享共用就很难实现。这就好比火车行驶的铁轨,如果一段路程有的宽轨、有的窄轨,火车行驶的速度就起不来,更别说跑高铁了。推进数据采集标准化正是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性、基础性举措。

数据要素市场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数据一级市场是针对政府、企业、个人的数据直接存储和使用的市场,在数据一级市场上,围绕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在未来几年将会产生巨大的市场空间;当数据一级市场逐步完善,基于此就会产生大量的融合应用,并形成二级交易市场,也就是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所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行业,建设数据二级市场的数据交易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一是要注重数据的功能性价值发现:找到可以不断发掘的数据,并形成针对不同功能的应用场景。

二是注重针对不同场景的数据定价系统:有了价值发现,数据就通过不同交易场景形成定价机制。

三是注重数据交易的现金流管理:数据交易市场的自动交易特性会产生巨额的现金流,该现金流的管控是新课题。

四是设计完善的数据交易机制:数据交易涉及买家、卖家、中介机构等,与数据交易有关的各种中介机构在数据交易所中发挥各自功能,需要建立一套新的交易规范。

五是注意数据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数据交易市场和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要素市场都不同: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是有形的商品有形的交易空间,要素市场是有形的商品无形的交易空间,而数据交易市场是无形的商品无形的交易空间,该空间中的风险更大,更需要加强监管和防范。

传统要素的数据化、市场化配置,有利于释放这些要素更大的价值

传统要素在数字时代,由于有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其配置方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推进传统要素的数据化、市场化创新改革具有三方面重大意义 :

一是传统要素与数据要素的融合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步骤。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这个高标准不仅体现在商品市场上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则是在要素市场上体现出市场配置各类要素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建立了极为丰富的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像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也得以发育并茁壮成长。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生产要素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化运作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尽管中央文件屡有提及,但受思想观念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的羁绊,这些年来的改革进展缓慢。4 月 9 日文件的出台,不仅再次明确了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还针对不同的要素提出了具体的市场化改革举措,同时也说明,传统要素与数据要素相互作用,能够更有利于优化配置传统要素,有利于加快数字经济时代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立。

二是传统要素与数据要素的融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中央提出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经过几年努力,经济运行中的短期结构性矛盾得到了缓解,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三去一降一补”治的是急症、解的是表,逻辑是从产品端的结构性矛盾出发、在企业端发力,通过淘汰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降低过高杠杆等措施纠正结构性失衡。但从企业端深挖下去,除了微观主体的治理机制和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外,作为投入的要素端的扭曲也是一大病症所在。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利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提升要素流动性,有利于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进而为产业链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可以说,基于数据的要素市场化改革是继“三去一降一补”之后,又一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杰作,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

三是传统要素与数据要素的融合有利于创新更完善的要素市场,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是一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与商品市场中有千千万万的品种、规格、性能的商品不同,要素市场一般品种相对单一(比如文件中重点谈到五类 :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场所或平台相对集中(如各地的建设用地招拍挂中心),一般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维护市场秩序功能、集中竞价功能、资金枢纽功能和大数据汇集功能。不论是国家级的要素市场,还是区域性要素市场,成功的前提是能够在业态上做到三个集聚 :

一是利用数字技术的交易量集聚能力,成功的要素市场往往能集聚区域性或全国性 80% 以上的相关要素交易资源。

二是交易会员单位、中介机构等各类企业和品牌的归集和集聚、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三是物流通讯的枢纽集聚功能。作为一个成功的要素市场,理应有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以支撑这个要素市场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枢纽条件。

基于此,要素市场的效率往往决定了一经济体的运行效率,成为国家和国家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竞争的核心能力的体现。相较于普通经济体,那些拥有全球要素市场影响力的经济体竞争优势更为突出。

就具体的四个传统要素市场而言,国家都给出了其市场化配置的关键,如果能够有效地与数据要素融合,将会更容易落实4月9日文件的精神 。

土地要素

对土地要素而言,有效的土地流转,离不开土地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加速农村土地交易大数据系统的建设,将有助于加快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步伐。

劳动力要素

劳动力要素已经发生了转变,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正在因为数字技术而得到释放。因此,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大数据体系、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将会是每座城市未来的竞争力所在。

资本要素

金融的基础是信用,数据要素的融入会改变社会信用的评价方式,并进而改变资本市场的运行方式。

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与数据要素的融合,也会进一步提高技术开发的效率和效果,并有助于更精确地建立技术多样化的交易机制。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但随着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暴发,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在急剧恶化,经济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数据要素以及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从根本上解决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举措释放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努力战胜疫情挑战的智慧,无论是从经济学理论上还是社会实践上,这一宏伟论述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