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分拆上市第一股启动申购,华为是其第一大客户
大河财立方
2021-02-09 15:57:00
从受理到IPO注册成功仅用8个月,华为、中兴、三星是其大客户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唐朝金)2月8日上午9时30分,A股迎来历史时刻:A股首家分拆上市公司生益电子正式启动申购。这也就意味着,A股首家“A拆A”上市公司距离登陆资本市场又近一步。

事实上,生益电子只是A股“A拆A”上市撞线的首家公司,在其身后,有超过6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分拆上市计划。在河南,华兰疫苗的分拆上市计划目前正处于反馈阶段。

A股分拆上市首单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市值23万元

2月8日,A股首家分拆上市公司、科创板挂牌企业生益电子正式开始申购。

根据之前公布的公告,生益电子申购代码787183,申购价格12.42元,网上发行2329万股,发行市盈率23.44倍。若本次发行成功,按本次发行价格12.42元/股和发行新股16636.40万股计算,预计发行人募集资金总额为20.66亿元,扣除预计发行费用9130.20万元(不含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19.75亿元。

对于投资者来说,生益电子网上单一账户申购上限23000股,网上顶格申购需配置沪市市值23万元。

随着生益电子正式开始申购,A股首家“A拆A”上市公司距离登陆资本市场仅咫尺之遥。

从股权关系上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生益科技为生益电子的控股股东,持有生益电子78.67%的股份。

不过生益科技的股权比较分散。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生益科技第一大股东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生益科技22.12%股份,第二大股东国弘投资持有生益科技15.06%股份,第三大股东伟华电子有限公司持有生益科技14.28%股份,生益科技不存在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因此,生益电子亦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招股书显示,生益电子成立于1985年,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通过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PCB产品来获取合理利润,即采购覆铜板、半固化片、金盐、铜球、铜箔、干膜和油墨等原材料和相关辅料,利用公司的核心技术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PCB产品,销售给境内外客户。

从受理到IPO注册成功仅用8个月

华为、中兴、三星是其大客户

事实上,回溯生益电子上市的过程堪称迅速。

2020年2月27日,生益科技预披露分拆《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至科创板上市的预案》。

预案显示,通过分拆,生益科技将更加专注于主业覆铜板和粘结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生益电子将依托上交所科创板平台独立融资,促进自身印刷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发展。分拆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市值,增强公司及所属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020年5月28日,生益电子的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2020年6月24日获问询;

2020年10月16日,生益电子的科创板IPO申请成功过会;

2020年12月9日,该公司科创板IPO提交注册;

2021年1月5日,生益电子科创板IPO注册生效。

若最终挂牌成功,生益电子将成为A股首单成功分拆上市的公司。

招股书显示,生益电子此番上市拟募资39.61亿元,分别投向东城工厂(四期)5G 应用领域高速高密印制电路板扩建升级项目、吉安工厂(二期)多层印制电路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财务报表显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生益电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7.11亿元、20.54亿元、30.96亿元、19.06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38亿元、2.13亿元、4.41亿元、2.97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生益电子的下游客户堪称“豪华”。除了华为是其第一大客户之外,中兴、三星等全球知名品牌均现身其中。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生益电子对华为旗下公司的销售金额分别约为6.22亿元、6.44亿元、13.81亿元、9.25亿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37.11%、32.03%、45.37%、49.3%,这也意味着生益电子近五成营收来自华为。

生益电子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前五名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是因为下游通信设备、网络设备高度集中在华为、中兴通讯、三星、诺基亚、爱立信等少数厂商。

总数超60家

A股迎来分拆上市潮

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试点规定》)正式落地,“A拆A”的分拆上市正式在A股开启。

2019年12月19日,中国铁建发布公告称,拟分拆旗下铁建重工并在科创板上市。由此,中国铁建成为《试点规定》后,首例公布实质性“A拆A”预案的上市公司。

此后,分拆上市逐渐成为A股的热词,一大批生物、科技行业的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宣布旗下板块即将分拆上市。

据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A股已有超6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将拆分子公司在A股上市。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信息、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扮演了“A拆A”主力军的角色。

在上市板块方面,注册制背景下,创业板和科创板成为分拆上市的热门板块。据Wind数据显示,在分拆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当中,有27家企业明确申报创业板,14家申报科创板,3家申报主板,另有19家未提及具体申报上市板块。

对于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分拆上市冲动,光大证券研报分析称,A股市场有动力进行分拆上市的公司有几种类型,一是公司资产庞大、业务多元,存在一定债务压力,旗下拥有盈利能力强、处在成长期的子公司;二是孵化型平台公司;三是有国企改革诉求的公司。

当然,在分拆上市的潮水中,有上市的,也有撤回材料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除主动撤回上市的天士力生物以外,另有建材科技、礼尚信息及九九久科技3家企业由母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拆分子公司上市计划。

河南A股分拆上市第一家——华兰疫苗

箭在弦上

在河南A股资本市场,亦不乏分拆上市的案例。

2020年4月下旬,华兰生物发布公告称,拟将其控股的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兰疫苗)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020年12月3日,华兰生物发布公告称,此前,华兰疫苗已向深交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材料,并于2020年12月3日获得受理。

招股书显示,华兰疫苗此次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001万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流感疫苗开发及产业化和现有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开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多联细菌性疫苗开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新型肺炎疫苗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及新型疫苗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合计募资24.95亿元。

据了解,华兰疫苗成立于2005年,由华兰生物与CYBER CREATOR LIMITED(科康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主营业务为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招股书显示,华兰疫苗拥有国内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包括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根据财务报表,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华兰疫苗营业收入分别为2.85亿元、8.03亿元、10.49亿元及-372.89万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81.91万元、2.12亿元、3.58亿元及-3766.20万元。

其中,2017~2019年,华兰疫苗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流感疫苗(包括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的生产和销售;其中,流感疫苗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6.25%、87.00%和99.55%,占比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于目前华兰疫苗的上市进展,2月8日,华兰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现在正处于回复反馈意见阶段。”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