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陈秀娜:如何让时尚成为郑州的新名片?
大河财立方
2021-01-21 15:45:00
河南两会财经访谈

编者按

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以下简称河南两会)将于2021年1月18日和1月17日分别在郑州开幕。

回眸“十三五”,畅想“十四五”,大河财立方将以“奋斗2021”为主题,通过文、图、海报、视频、Vlog等多种形式推出系列策划报道,立体报道河南两会,充分传递经济领域代表委员好声音,讲好河南财经故事。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丁倩 文 裴熔熔 摄影)解锁时尚,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有人认为时尚是一种创新,有人认为时尚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在陈秀娜看来,时尚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可助力产业升级,帮助城市突破资源瓶颈,打造城市创新活力。

2021年河南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黛玛诗董事长陈秀娜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她称今年共准备了两份建议:让时尚成为推动河南发展的新引擎;深化职业教育,加强产教融合。

图片

解锁“时尚密码”

打造河南服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纵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时尚已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高频词汇,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催生新的产业变革,为城市发展赋能。那么,郑州距离“时尚之都”还有多远?

2020年11月21日,《2020新时尚之都指数报告》在成都发布,北京、上海、成都位列前三,其后为重庆、西安、沈阳、杭州、武汉、南京、长沙、厦门、天津、青岛,一共10个大城市。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新一线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未能入列。

“目前,郑州时尚发力还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作为深耕服装产业20余年的老兵,陈秀娜深谙时尚的重要性。她一手创立的黛玛诗之所以能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中高端女装品牌的领头羊,离不开对时尚魅力的追求。

在陈秀娜看来,郑州乃至河南有基础也有实力迈向时尚之都。众所周知,时尚产业的主要门类是服装,女装又是时尚产业的主打,河南服装产业有着40余年的积蓄和沉淀,如今正是实现河南女装转型升级和实质突破的关键期。

对此,陈秀娜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加快河南时尚产业载体建设,规划建设或改造一批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展示发布、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或产业园区,推动时尚块状经济向时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第二,提升郑州城市创新设计能力,在城市化城镇化建设中加入时尚元素,打造河南区域不可复制的地方特色,以特色增添城市时尚度。第三,推动河南时尚消费的升级,激发时尚消费活力,积极与国际时尚都市的时装周组织机构、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加强交流对接,争取国际知名时装周以不同形式、元素落户郑州。

图片

加强民办职业教育

为高端制造业培养“金蓝领”

河南在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

“河南是人口大省,但并不是人才强省,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仍然是发展的明显短板。”陈秀娜认为,河南在引进并留住高层次人才方面,虽不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但河南有无法比拟的人口红利,可通过人才定位的差异化,培养一批蓝领人才,为高端制造业储备“金蓝领”。

那么,这批“金蓝领”如何诞生?

“加强民办职业教育是一种途径。”陈秀娜告诉记者,从历年来相关企业招聘情况来看,多数应届毕业生的实操能力和技能水平无法达到立即上岗的要求,以服装行业为例,大多数毕业生需要培养一年或一年半后,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培养难度和成本巨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河南民办高职学校由34所增加到44所,新增10所,在校生由28.98万人增加到51.05万人,增加了22.07万人。可见全省民办职业教育正处于成长期,民办高等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均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然而,处于成长期的民办职业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资金紧张、办学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等。对此,陈秀娜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支持民办教育,放宽民办职业院校贷款限制,并完善民办职业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公办、民办教师社会保障权益不对等的问题。

据陈秀娜透露,黛玛诗正在着手打造民办职业培训学院,先从企业内训起步,下一步将面向社会招生,旨在为河南服装界培养时尚人才。“我有一个愿景,那就是打造一个依山傍水的百年名校。”她说。

图片

进军杭州打造“双总部”

带领河南服装走向全国

无论是打造“时尚之都”,还是培养“金蓝领”,陈秀娜的两条建议均离不开河南的服装产业。她希望河南服装产业能重塑“中国女裤看郑州”的辉煌。

河南服装产业体量较大,拥有规上服装企业2000家,各种服装经营体16.7万个,服装从业人员480万人,亿元产值的服装企业40多家,整体年产量达到17亿件以上,年生产总值3000亿元以上。但是,河南服装占据的多为中低端市场,品牌附加值较低,单纯依靠产品赚一些薄利,这与河南服装产业的目标不匹配。

“服装行业已然进入品牌竞争阶段,为迎接挑战,黛玛诗准备走出郑州,在杭州设立第二个总部,通过打造‘双总部’模式,带领河南服装产业走出去。”陈秀娜介绍,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影响,黛玛诗开展了全员线上营销,通过微信、电商等网络渠道,在2020年第三季度取得了逆势上扬的好成绩,这也更加坚定了陈秀娜发力线上的决心。

陈秀娜介绍,黛玛诗的杭州公司将致力于打造线上营销和柔性供应链,真正打通线上线下,提高客户画像的精准度,便于开展精准营销。

据了解,目前黛玛诗已成功孵化出两个子品牌:Chichy和陈秀娜。Chichy主打年轻女装,而陈秀娜则是融合中国风的旗袍品牌。

“以自己名字命名服装品牌,一方面体现做好该品牌的决心,另一方面体现传承性。”陈秀娜告诉记者,走高端定制路线的旗袍品牌融合了汴绣、黄河等中原文化元素,力争以民族文化元素打造走向世界的高端时尚品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黛玛诗认识河南、认识中国。

责编:刘赟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