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我们省内防疫‘健康码’就用了很多黄河的产品,就是跑在黄河鲲鹏的底座之上。”1月18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将隆重开幕。会议开始前,大会邀请部分代表走上“代表通道”,接受记者的集体采访。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文青介绍了黄河鲲鹏的创新故事,并分享了其背后的3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58天”,这是鲲鹏项目落地河南所用的时间。2019年11月2日,省委省政府明确将黄河鲲鹏项目的生产制造基地落户许昌,从车间选址到产线建设,再到人才招聘,一切从零开始,省市两级为了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成立专班进行支持和指导。在多方努力之下,黄河鲲鹏首批产品顺利下线,前后只用了58天时间,刷新了河南实体企业落地的纪录,创造“黄河速度”,也是“河南速度”。
第二个数字是“6个月”。“很多省份都在争取和落地鲲鹏项目,河南想要脱颖而出,只有靠机制的创新,只有靠不停地往前跑。我们为了迅速组建研发能力,曾先后几十次前往深圳、北京、西安、武汉等地,谈资源,谈合作,把我们的研发触角伸到科研的最前线,最后在深圳设立了研发中心,集中攻克最困难的部分也就是服务器主板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郑文青说,因为灵活的机制和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河南在6月份即顺利研制出自己的服务器主板,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正常企业三年的工作。
第三个数字是“3亿”。截至今天,使用了诸多黄河鲲鹏产品的省内防疫“健康码”使用人次已超3亿。
“发展黄河鲲鹏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用科技创新筑牢制造业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和具体举措。简单地说,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让河南有自己品牌的电脑和服务器’。”郑文青说,科技创新重在应用,黄河鲲鹏会积极支持数字政府、安平、运营商、金融、电力等行业领域的客户进行数字化、国产化转型,相信黄河鲲鹏会带领一批上下游的企业和合作伙伴落地河南。河南用自己的产业留住高层次人才,用人才再去壮大本土产业,相信会逐步形成一条以黄河鲲鹏为龙头的超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展望‘十四五’,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黄河鲲鹏会守住初心,肩负使命,继续往前跑,我相信河南的数字经济一定会形成燎原之势。”郑文青说。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