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梦迪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
编辑:杨梦迪 | 校核:郭小壮、郭文奇 | 审核:龙志刚
引言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2019年河南省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为9.0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607.0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4.72%和18.31%,占同期全省GDP的10.6%,旅游业对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旅游业取得如此惊人发展成就的背后,是河南省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自身交通区位优势、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提供的支撑与保障。截止2019年底,河南省铁路营业里程6407公里,其中高铁191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67公里,旅客运输总量11.15亿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2012.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国家高度重视交通旅游发展工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来指导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尤其是交通部等六部委于2017年3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意见与政策支持。随着河南省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推进二者统筹协调、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对深化交通强国建设与交通运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变,提升交旅融合发展水平和旅游交通服务品质,促进国内大循环、打通经济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方法
现有对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多采用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理论来评价,实际上耦合协调与产业融合从本质上来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两者虽然在概念上有所区别,但是在促进产业功能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功效上具有一致性。对于国民经济经济中联系如此紧密的两个行业,可以运用耦合协调理论来测度河南省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态势的发展程度,并对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等级进行划分,如下表所示。
借鉴已有关于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测算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河南省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数据获取的可得性,在充分考虑产业绩效水平的条件下,选取7项旅游业评价指标与6项交通运输业评价指标,分别构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如下表所示,其中旅客运输总量为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之和。本文研究所需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07-201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分析结论
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业-旅游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理论测度了河南省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水平,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的态势,二者发展较为均衡。②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由2006年的0.1387提升至2018年的0.6322,虽有波折,但总体向上的良好势头没有改变;二者的耦合度自2007后相对保持稳定,河南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006-2018年河南省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
2006-2018年河南省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耦合度和融合发展水平
政策建议
当前河南省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整体上处于初级融合发展阶段,因此需有效提升河南省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促进二者协调、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完善河南省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河南省交通枢纽的优势,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运输方式为代表快速交通网为骨架,干线公路、乡村道路、内河航运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重点推进河南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跨黄河通道建设,打通交通主干道与主要A级景区的快速通道,完善各类交通旅游集散设施,特别是乡村旅游集散设施,让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不再成为旅游业发展制约因素,真正做到旅游景点进得来、游得畅并且出得去。
(2)凸显河南米字形高铁优势,打造河南省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新品牌。高铁由于自身独特的“时空压缩效应”,极大地缩短了区域间的空间距离,扩展了旅游目的地的旅客来源范围,有助于将高铁线路沿线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高铁旅游交通带,塑造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新品牌。河南省高铁优势明显,随着郑太高铁的开通运营,河南省米字形高铁布局即将形成。加强高铁站点与旅游景区的衔接,在高铁站区多宣传本区域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并设立旅客接待处,让“客流”变为“客留”,激活河南省旅游业发展。
(3)支持综合开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一是设立交旅融合发展基金,引导交旅融合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公路项目策划、建设、管养、运营市场化和专业化,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二是积极探索推进TOD模式,以“路”“站”“景区”等要素为核心,鼓励将旅游公路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乡村旅游、自然资源等捆绑实施一体化开发。三是积极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持将旅游公路项目周边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出让给社会投资人,转让收入按有关规定作为项目政府方资本金,推进PPP模式运作。
(4)加强交通与旅游发展相关规划的衔接,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制定综合交通规划的同时,将旅游发展这一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完善旅游景点周边线路的规划,提升景点周边路网衔接水平。也可编制相关旅游交通发展规划,将“行”与“游”结合起来,打造“快进慢游”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在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强市场监管与监督,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最后,相关部门应协同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与发展,智慧旅游是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
责编: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