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为何明起单双号限行?答案来了!
河南日报
2020-12-03 12:55:26
优良天数已超二百天,郑州为何还要单双号限行?

河南日报记者 李林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向乐

12月2日,郑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12月4日起至12月31日,每天7时到21时,对郑州四环内所有道路实施单双号限行。

优良天数已超二百天,郑州为何还要单双号限行?

此前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信息表明:截至11月15日,今年郑州市优良天数达到205天,是2015年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多项污染物排放情况改善明显,为何还要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呢?

“此举是为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郑州市空气质量,缓解交通压力。”郑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12月份郑州市空气污染严重。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根据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郑州市气象局和PM2.5专家组联合会商,预测12月份郑州市整体气象扩散条件较差,静稳日达半月以上,预计将出现连续性的轻中度污染,部分时段达到重度污染。

持续重度的空气污染,将会对人民群众健康产生影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患病几率,特别是对老人和儿童。因此,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程度十分必要。

另外,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20万辆,在全国排名第六,机动车密度全国第一。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2020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郑州市拥堵同比上升6.48%,交通健康指数63.52%,同比下降4.99%,属于亚健康状态。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从源清单数据来看,2019年全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中,移动源排放占73.9%。氮氧化物不但是二氧化氮的直接来源,还在高湿空气中生成硝酸盐,是PM2.5的重要来源。”该负责人表示,根据本轮污染过程在线源解析数据,机动车污染是郑州市PM2.5的首要来源,占比达25%,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据悉,目前全省气象条件极度不利,污染集中在以郑州市为中心的河南中部地区,郑州市持续中、重度污染,为降低污染程度、缩短污染时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参考2017年、2018年单双号限行评估结果,郑州市决定12月份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限行车辆不得在限行时段上下连霍高速

12月2日下午,郑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称自12月4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交警部门如何处罚?从连霍高速上下的车辆该怎么办?记者在现场进行了采访。

自12月4日起,对违反规定上道路行驶的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通过电子抓拍设备和民警路检路查依法予以处罚。郑州限号违章按照“违反禁令标志指示”予以一百元罚款、驾驶证一次记三分的处罚。

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副支队长任洪安介绍,目前郑州市电子抓拍设备已基本实现了绕城高速以内区域全覆盖。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对机动车未悬挂号牌、遮挡号牌的除罚款外并记12分;对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的处以行政拘留。

值得注意的是,连霍高速在限行区域内的各个收费站口,限行车辆不得在限行时段内上下站。

各类货车除了遵守通告的相关规定以外,还应当遵守郑州市对货车的其他限行、禁行规定。

依据《五局委关于市区道路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货车进入货车禁限行区域应当申领电子通行证,未申领电子通行证的货车,应通过关注“郑州交警”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微服务”-选择“微窗口”-再选择“电子通行证”-最后点击“市区电子通行证申领”进行申领。

在申领之前,请先仔细阅读用户须知,再根据提示输入相关信息。对未申领电子通行证或虽申领电子通行证但不按照电子通行证限定时间、路线行驶以及违反单双号限行规定、重污染天气管控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按照“闯禁行”予以处罚。

限行期间公共交通助您出行

12月2日,记者获悉,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期间,郑州市公共交通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市民出行。

据介绍,公交将增加运力投放,日均计划增加3200车次,缩短上下班高峰期发车间隔,减少乘客高峰候车时间,保障乘客上下班高峰出行需求;增加社区接驳巴士线路发车密度,方便市民选择公交加地铁等方式绿色出行。同时充分发挥智能调度系统作用,采取更加灵活的调度措施,开通高峰期区间车、大站快车,快速疏散高峰客流,加快车辆周转,提高运营效率。有集中出行需求的市民,可通过定制公交平台、“96556”电叫预约平台、“郑州行”APP定制一站式直达公交服务,节约出行时间。

郑州市轨道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客流情况,适时调整行车组织,制定列车临时加开方案,日加开40列次。按照线路配属列车数量及检修计划安排,增设备用列车,其中工作日共16列备用车,周末共19列备用车。另外,针对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已与郑州机场、郑州东站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根据现场乘客滞留情况,适时调整加开列车,多方联合,快速疏导乘客。

责编: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