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刘赟 裴熔熔 陶纪燕 徐兵 贾永标 文图)“在今天这样的时候,以客户为中心已经过时了。我们目前应该追求客户的极致服务体验——极轻、极简、极快。”
11月27日,在由中国商贸物流银行联盟、郑州银行联合主办的2020第四届中国商贸物流银行联盟峰会现场。联易融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Linklogis,简称联易融)联合创始人、总裁冀坤的观点相当犀利。
作为全国领先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联易融也是腾讯金融2B战略生态圈的核心成员之一,被誉为国内金融科技领域“最年轻的独角兽”企业。在演讲中,冀坤分享了联易融以科技助力构建供应链金融新生态圈的具体实践和破局思路。
极轻、极简、极快,供应链金融需深入场景
受益于应收账款、商业票据以及融资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已被公认为万亿级蓝海市场。
根据《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达11.97万亿元,2017年上升为14.42万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超27万亿元。
就在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升级和国家战略布局。
赛道广阔,且有顶层设计加持,但供应链金融却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蓬勃发展。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没有看到供应链金融为自身带来的显性优势,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因为成本及风险把控的顾虑而持观望态度。如何破解这些瓶颈?冀坤给出了两个关键点。
一是需要把供应链金融做得极轻、极简、极快,让生态圈里各方不需要额外耗费更多精力。
“过去我们讲以客户为中心,在今天这样的时候,以客户为中心已经过时了。”冀坤说,“我们目前应该追求客户的极致服务体验。使供应链金融能够根植于企业产业链条之中,而不是需要企业或者金融机构更多去改变管理运转流程。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必须要深入场景。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才有可能使需求侧和供给侧愿意加入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之中。”
二是需要产业和金融真正的开放融合。供应链金融究其根本是产业金融,所以应该让最懂产业的人来做产业的部分,最懂金融的人来做金融的部分,从而达到产和融之间开放式的融合。例如金融机构不只是简单为产业提供资金,而更多是将结算、风险控制、数据运用等基础性服务向企业开放。
“正是因为现在有了ABCD(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诞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我们过去一直向往的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化、场景化、智能化。” 冀坤说。
实现智能化平台,每个平台都应有无数可能性
冀坤的一系列论断,来源于联易融在供应链金融科技领域的持续探索。
作为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联易融一直聚焦于AI、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运用。
冀坤坦言,当下大多数供应链金融平台仍处于线上化时代而非智能化时代。“线上化只是把原来很多线下的事情搬到线上,智能化的核心是覆盖运营、操作、风控等全生命周期,并依靠规则、机器、运算、数据获得解决方案。”他进一步分析。
基于这样的思路,联易融持续为核心企业、金融机构输出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包括技术平台、高效资产服务、区块链应用服务、数字风控建模等全方位服务,助力生态伙伴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
对此冀坤解释道:“在整个系统架构层面来讲,我们从一开始就打通了数据层、运营层、风控层、作业层。所以不管针对什么样的产品,我们都可以实现运用一个极其小的极简的智能运营平台或团队,去支撑用户所有的线上化和智能化的金融业务。”
但他也提醒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不同的企业就是一个不同的场景,在产业链生态中具备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运营、风控、产品设计上仍应保持差异化,这正是追求客户极致服务体验的体现。
“过去,以卖方市场的视角,金融机构有一套什么样的平台,企业就只能用什么样的平台。实际上一个平台里应该有无数的可能性,能够快速、敏捷地切入到企业特有的场景里去,而且在整个运营流程中都能够达到智能化决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开放式、智能化的平台。”他说。
据介绍,通过持续性加大科研投入和注重产品升级,不断丰富供应链应用场景及业务形态,联易融目前已与国内超过百家大型产业集团、知名金融机构等达成战略合作,包括渣打银行、中原银行、上海银行、中远海运集团、创维集团等。
今年10月,联易融携手河南投资集团合资成立河南汇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双方约定将融合投资集团产业及金融资源和联易融金融科技优势,构建全省大型企业共享、中小企业共用、金融机构联通的良性产融生态圈。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