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玉静)资管新规虽然延期一年,但方向未变,其中包括资管产品的净值化要求。
对于信托产品而言,实现净值化的前提是如何估值,尤其是非标产品的估值。近日,行业在此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与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债估值中心”) 签署估值服务协议,同时与上海信托、陆家嘴信托等9家首批试点机构签署估值试用意向协议。
中国信登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首批估值结果将于10月底推出,随后将根据相关监管规定逐步向全行业推广,争取早日实现行业全覆盖。
估值资产范围涵盖非标、非上市股权
近日,中国信登与中债估值中心在上海举行信托估值合作签约活动,活动现场,中国信登总裁张荣芳与中债估值中心总经理牛玉锐签署估值服务协议,同时与上海信托、陆家嘴信托、华宝信托、粤财信托、渤海信托、中建投信托、陕国投信托、国投泰康信托、长城新盛信托等9家首批试点机构签署估值试用意向协议。参与试点信托公司将于今年9月底开始通过中国信登向估值合作方报数。
据中国信登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估值资产将涵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附回购特征的资产收(受)益权类资产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非上市股权等其他资产,首批估值结果将于10月底推出,随后将根据相关监管规定逐步向全行业推广,争取早日实现行业全覆盖。后续中国信登还将携手中债估值中心推出包括合同现金流量特征(SPPI)和预期信用损失(ECL)在内的信托资产新金融工具准则全套解决方案。
中国信登总裁张荣芳表示,试点信托产品估值服务,是信托行业落实《资管新规》净值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也是衔接即将出台的《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的必然举措,能够促进信托公司产品管理机制全生命周期的改善,提升信托产品的定价效率、透明度和流动性,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有助于信托行业回归本源业务,助推转型升级,对信托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信登将始终秉持服务行业的初心使命,认真实践被赋予的平台职能,在中国银保监会的监督指导下,继续积极研究推进信托产品估值工作,努力提升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服务能力。
据中国信登披露,《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估值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估值指引)已于8月完成,该指引意在为行业提供可落地实施的信托产品估值规范,实现行业估值标准的统一。目前估值指引已下发至部分信托公司。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联系数家信托公司,表示暂未收到相关文件。
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谢运博对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分析称,估值指引大致应该包括标准化资产、非标资产两块的估值方法,预计大致框架会和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的估值指引比较接近。
为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奠定基础
信托产品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隐形的刚性兑付,净值化则为打破刚兑提供了条件。
资管研究员袁吉伟表示,打破刚兑的前提是需要投资者具有投资风险识别能力,获取与其承担风险相对应的收益,投资者与受托人职责边界清晰。信托产品净值化管理有利于及时反映产品价值波动,并传导给投资者,这将一改以往获取固定收益的类存款形式,促进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有利于真正实现“卖者有则,买者自负”的理念。
从信托产品看,目前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已经能够做到很好地进行估值,相关系统、数据都比较完备。但是对于非标产品一直未实施净值化管理,袁吉伟称,由于非标产品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核心产品,探索此类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将成为攻坚工程。在具体估值方法选择上,摊余成本相对简单,也符合资管新规对于适用摊余成本的前提条件,但是估值精确性不高;使用公允价值方法估值则由于信托产品尚未建立公开交易平台,难度较大。
中国信托业协会副秘书长郑方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推进信托产品净值化管理是落实《资管新规》的要求之一,旨在督促信托公司更加审慎开展估值工作,更加透明披露产品信息,帮助投资者全面、及时掌握风险收益变化,减少信息不对称,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逐步打破刚性兑付。信托业协会已在推动行业净值化转型与行业信息披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如通过联合中国信登举办“信托产品估值线上沙龙”关注行业诉求,在《信托公司受托责任尽职指引》中提出信息披露自律性要求等。
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副总经理宁新虎表示,第三方估值机制在提升市场价格发现能力、防控金融风险、助力行业健康发展、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结算公司支持中债估值中心携手中国信登启动信托产品估值合作是顺应《资管新规》、满足资产管理机构与投资者对信托产品估值需求的关键举措。双方这次合作对于解决信托产品估值技术难点,深化信托产品净值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也标志着信托行业第三方估值机制的建立。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