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丁洋涛 张利瑶 陈沛 文 朱哲 摄影)时装周不仅是秀场,也是河南向外界传达本土时装企业、时尚产业、时尚理念的窗口,更是新生代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发散平台。8月5日,2020中国(河南)国际大学生云上时装周(以下简称大学生国际时装周),在郑州豫发·密兰小镇举行。当晚,来自郑州工商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服装高校学生的服装设计同台竞技,首日就释放了最强“学院派”设计理念。
郑州工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96套学生服装设计密集展示
前卫的设计理念,夺目的走秀展示,8月5日晚,郑州工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的学生服装设计领衔“出街”。据悉,当晚该校艺术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密集推出了96套纯手工学生服装设计,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学生通过这一舞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维,展示作品均为纯手工制作,所用材料是根据特殊需要进行再制作提取。”该校艺术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负责人郑铮表示,本次时装周给学院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展示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而带动相关专业学生就业。
产学融合是各大高校解决就业的助推器,本次时装周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机。“现在河南有部分电商服装品牌,需要年轻的想法和设计融入进去。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画的设计图,融入某些服装品牌的设计中。一旦被电商或企业选上的话,学生自己的设计成品就会被当作成品来卖,这也是从教学到企业的一种形式。”
除此之外,本次时装周也加强了不同服装院校的校际交流合作。郑铮认为,这次时装周,把众多服装院校聚集在一起,既方便学校推广教学成果,又可以向其他学校和企业展现教学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据悉,除了举办云上论坛、上演高规格精彩时装秀等精彩活动赛事外,本次时装周还将诞生2020河南省服装设计新秀奖、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十佳模特奖、育人奖、校企合作明星企业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风格奖、创新创意奖、最佳饰品搭配奖共八类奖项。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疫”针“疫”线皆关情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隔了高校毕业生的返校之路,但并没有阻碍他们心系国家、热爱生活。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获悉,本次时装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服装作品发布秀,是2016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发布的46套作品,均为该校毕业生在疫情期间居家独自完成。
以“5G时代”为灵感设计的运动感、时尚感十足的创意服装,将丝带绣、壁画等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的传统服饰,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拿出了包罗万象的毕业服装设计。
“本次选题以‘疫’针‘疫’线为主题,融入亲情、友情、爱情及爱国情,学生们克服困难把自己的创意思想表达在服装的一针一线中,从服装款式的创新、材质的多元化入手,融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表达了新时代服装设计人才的梦想追求。”该校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姜一梅称,该校本次服装作品发布秀,通过时尚与传统的碰撞,展示了都市时尚风格和传统民族风格。
对于本届大学生国际时装周在当下这一时间节点举行的意义,姜一梅称:“希望河南能够多有一些这样的展示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搭载起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为学生增加就业与实习机会。拉动河南服装业发展,将河南打造为新的‘时尚魔都’。”
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把传统文化“穿到”衣服上
将传统文化“穿到”衣服上,给人以别致的潮流体验。
本次大学生国际时装周,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带来了5个系列的应届毕业生作品,从神话中的哪吒形象,到安阳殷墟文化的龙形象,都诠释了“越是传统的越是潮流的”这一设计理念。
带队老师李爱英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本次时装周将黄河文化作为主题,确实十分贴切,“汲取黄河文化的兼容并蓄思想,有助于豫派服饰形成更鲜明的特色”。
李爱英希望郑州能够多举办类似的时装周,她认为中原不缺乏有才华的学生和设计师,“河南作为服装产销一体的大省,有提升时尚度的空间和条件,希望未来河南时装周成为中原时尚乃至全国时尚界的风向标和名片”。
郑州赛美国际时尚美学教育:5分钟内对模特换妆又换装
一个好的妆容造型能够让服装表演更出彩。时装秀的妆容怎么确定?多长时间可以换好衣服妆容和造型?化妆最重要的是什么?
记者了解到,本次时装周的化妆师们,要在5分钟之内帮助模特换好衣服、妆容及造型,而参加本次时装周的化妆师有30余名,他们全部来自郑州赛美国际时尚美学教育。
“有的模特要换三套衣服,我们就要换两个造型。30多个化妆师同时在忙,有的人去补妆,有的人去换妆,有的人去换造型。我们会提前安排好,因为有几位模特是需要走不同风格的,换的衣服是完全不同系列的。”该校带队老师郭焕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刚走完民族风就要走彩纱风的模特,会专门安排化妆师服务。
“中原秀场越来越成熟了,已经有向上发展的趋势。不管是对于化妆的学生还是走秀的学生都有帮助。”本次时装周作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时尚舞台,有利于填补时尚行业空白,让不同院校之间互相学习先进设计理念,也给学生设计作品提供了表现空间,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责编:徐一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