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TOD建设对郑州城市发展的意义丨龙志刚专栏
大河财立方
2020-07-16 16:08:00
郑州推广TOD的现实基础与战略意义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齐张丽,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TOD的起源

(1) 概念上首次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概念作为新城市主义核心理论首次提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以私人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逐渐显露出各种弊端——城市无序蔓延、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大量消耗等,为解决“蔓延增长”模式带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8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兴起一项以“精明增长”理念为核心的城市设计运动——新城市主义,TOD是其最重要的规划手段。

(2)实际中首次应用:

20世纪初,TOD模式概念还未提出,但以铁路运营吸引客流、改造城市生活的TOD模式已经在日本城市中出现并逐渐成熟。20世纪初,一条连接大阪梅田站和2个旅游景点的私营铁路的运营经理在探寻这条铁路服务的发展时,发现日本各大城市住房紧张、房租昂贵,城市居民具有大量的住房需求,而这条私营铁路沿线土地尚未开发,决定在这条铁路沿线开发高品质居民住房,以铁路运输的时间稳定性和快速性确保居住在这条铁路沿线的居民能够在1小时内完成通勤出行,将城市居民吸引至郊区居住。随着这种模式逐渐被认可,铁路站点周边相继开发了剧场、百货店、酒店等服务,人们仅使用铁路+步行的出行方式能够完成日常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一种不需要依赖小汽车出行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逐渐形成。

1993年美国TOD概念图和1923年开发的日本田园调布车站对比 图片来源于百度

注:田园调布是以“开发理想住宅区的田园都市”为目的开发的日本著名的高级住宅区,庭院面积大,氛围宁静是这里明显的特征。 

TOD的目标——可持续宜居城市

TOD模式的发展目标是将高密度开发的城市打造为可持续性发展的宜居城市,主要表现在宜居性和可持续性两个方面,其中宜居性包括健康、安全、便捷和城市活力,可持续性包括资源和气候,详见下图。

注:图片内容引自参考文献2

TOD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和交通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决定了交通量的大小和分布,另一方面,交通可以通过改变区域可达性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TOD模式中,城市和交通规划以大运量公共交通作为实现出行机动性的主要承载工具,并沿站点周围以合理步行尺度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辐射距离合理布局区块开发密度,促进城市土地高效使用。

对于已经开发的老城区,TOD模式能够通过提升土地可达性使城市焕发活力,为老城区原住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步行出行方式选择,打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于即将开发的新城区,TOD模式可以引导城市沿公交走廊进行空间延伸,将开发控制在指定区域内,避免城市土地无限制蔓延发展,促进土地节约和高效利用,保护自然景观和农业用地。

TOD城市空间的核心设计原则

TOD的核心设计原则是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的高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不同空间区域的主体克服距离障碍进行交流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除了健身运动外的出行活动都是为了到达目的地进行某项活动。交通需求本身并不是最终需求,而是由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活动派生出来的需求。如果有可能的话,出行是大多数人想要避免的活动。

实现可达性的手段包括机动性、邻近性和连接性。其中机动性指空间两点之间的速度,在TOD模式中主要通过大运量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实现;邻近性是指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TOD模式中典型的综合体开发可以通过合理的功能配置使部分经济活动需求通过步行出行满足;连接性指空间两点间联系的方便程度,通过机动性、邻近性和适宜步行的街区尺度实现。

郑州推广TOD的现实基础与战略意义

郑州推广TOD的现实基础

1.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大运量公共交通体系快速发展完善

2013年,郑州市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地铁1号线,截至目前,郑州市已开通地铁线路4条,运营里程共计154.65公里,日均客运量超125万人次。按照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未来郑州市轨道里程将持续快速增长,规模里程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保障出行机动性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 图片来自郑州地铁

2.中心城区街区尺寸小,适合步行、骑行的慢行交通网络完善

中心城区建成于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的时期,街区尺度小,适宜步行和骑行。

郑州市中心城区部分区域路网 百度地图截图

郑州推广TOD的战略意义

1.缓解交通拥堵,提高空气质量,提升出行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

TOD以创造可持续宜居城市为目标,旨在提供以公共交通+慢行实现日常出行需求的生活方式。自郑州地铁建成运营以来,大量的地面交通分流至地下,路面交通拥堵得到缓解;因交通拥堵产生的车辆尾气排放量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提升;出行者能够更加快速、便捷、舒适地完成出行活动,出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无车和收入较低群体,如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等,能够花费低费用享受高质量出行服务,有效促进社会公平。随着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善,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能够完成的日常出行比例将持续增长,绿色、舒适、快捷的出行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增加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促进土地高密度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农业、生态土地资源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近10%,人口超1亿人。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增长,但土地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保障农业、生态用地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是保障区域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特大城市,常住人口超1000万,城镇化率74.6%,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优于周边城市,虹吸效应和河南省超1亿人口的巨大人口基数使得郑州市常住人口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随着人口增长,居民的居住、休闲、娱乐需求增长,以TOD模式开发能够在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生活环境的同时,引导城市开发走向,促进土地高密度开发、高效率利用,控制城市边界,避免城市蔓延,对保护农耕、生态用地资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益,促进轨道上的郑州大都市区建设

郑州现已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包括郑开、郑焦、郑机等城际铁路,以及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等地铁线路,其中城际铁路客流规模小,未能充分发挥其运营效益。TOD开发模式以轨道交通为主骨架,通过对轨道沿线土地进行高强度开发创造客流,提升土地价值,带动沿线区域发展,进而实现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加强城际铁路沿线土地开发,提升运营效益,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轨道上的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萧西之水.日本城市文化奠基人小林一三:铁路-车站如何塑造了现代都市生活?[公众号].经济观察报书评, 2020.2. 吴放.基于可持续宜居城市发展的TOD城市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4.

责编:徐一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