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贾永标)港股市值最高的乳制品企业中国飞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鹤乳业),再次遭遇沽空。
7月8日,知名沽空机构Blue Orca发布了一份针对飞鹤乳业的沽空报告并指出,飞鹤乳业存在夸大奶粉业务收入、夸大数十亿元运营费用等问题,受此影响,飞鹤乳业股价盘中一度下跌逾8%。
随后飞鹤乳业紧急辟谣称公司董事会否认一切指控,飞鹤乳业保留就该报告相关事宜采取法律措施之权利(包括提起诉讼的权利)。截至收盘,飞鹤乳业股价收涨7.21%报16.96港元/股。
沽空机构称飞鹤夸大奶粉收入
Blue Orca报告称,中国飞鹤夸大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收入,并低估了数十亿美元的运营成本,例如广告和劳动费用等。中国飞鹤将员工人数减少了10倍之多,并大大提高了盈利能力。如果将未披露的劳动和广告费用的估算金额算在财报中,Blue Orca甚至怀疑中国飞鹤是否真实盈利。
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飞鹤的EBITDA(税前利润)和净利润的利润率高于苹果、腾讯和阿里巴巴,2017年-2019年,公司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54%。Blue Orca对此表示,中国飞鹤的故事更像被指控为财务造假的Wirecard和Luckin咖啡,而非苹果或腾讯。
此外,飞鹤强调物流供应商是收入独立的第三方,公司将产品交给物流供应商时便确认了收入。但Blue Orca表示,运输公司大部分产品的物流供应商是由飞鹤旗下员工运营,并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业务。Blue Orca认为,这对中国飞鹤的财务完整性有严重影响。
沽空报告发出后,飞鹤乳业股价盘中一度下跌逾8%。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就此致电飞鹤乳业,其办公电话无人接听。随后飞鹤乳业发布公告称,经作出合理的内部查询后,公司董事会认为,该报告载有对中国飞鹤财务表现的指控,但董事会强烈否认该报告中的有关指控,并认为有关指控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飞鹤乳业为中国最大的中国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公司的品牌按2018年零售销售价值计,在国内和国际同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7.3%。按2018年零售销售价值计,飞鹤乳业亦在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集团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5.6%。
据了解,这并非飞鹤乳业首次遭到沽空,此前飞鹤乳业刚刚登陆资本市场时,做空机构GMT即发布关于飞鹤的研究报告,GMT指出中国飞鹤收入增长强劲、盈利能力居全球之首,且手握大量现金,但在过去5年中从未支付过任何股息,怀疑飞鹤的现金受困,伪造了部分现金,业绩欺诈。
飞鹤紧急辟谣并称上半年业绩同增四成
飞鹤乳业第二次遭到沽空后,迅速做出了回应。其在当日发布的公告不仅对沽空报告予以否认,同时表示保留就该报告相关事宜采取法律措施之权利(包括提起诉讼的权利)。同时该公告还透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相比上年同期,预期今年上半年收入将大幅增长超过40%。
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中国飞鹤分别实现营收36.15亿元、37.24亿元、58.87亿元及103.9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0.81%、3.02%、58.08%及76.52%。与此同时,2016年至2018年,中国飞鹤零售销售点的数量分别为5.8万个、6.7万个和9万个,年复合增长率为25%。中国飞鹤通过销售渠道录得的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8%、93.5%和88.9%。
该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飞鹤实现营收137.22亿元,同比增长32.0%,增速大幅下降44.5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飞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接近25%,相关产品的毛利率超过75%,是该公司营收和利润的核心来源。
另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已有多家国内乳业公司遭到沽空。2019年3月,MT Research还发布了一份关于蒙牛乳业的做空报告。不到半年后,乳企澳优遭到沽空机构Blue Orca做空。此外辉山乳业也曾遭到做空机构浑水做空。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