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说河南没有独角兽,这事你信吗?

键指财经

2018-03-02 14:24:28

独角兽企业,是指那些在较短时间内(一般创业10年以内),被私募或公开市场投资人或机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约63亿人民币),且暂未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创业创新企业。

请注意关键词:估值超过10亿美元,未上市,创业创新型企业。

自从美国著名投资人阿里·李(Aileen Lee)2013年第一个提出“独角兽”这个概念后,短短几年,它就被全球资本市场广泛认可和热捧。那些被冠以“独角兽”称号的创业创新型公司虽然处于创业阶段,盈利能力常常不尽如人意,但业务高速增长,未来前景被看好,所以,其市场关注度和“吸金”能力都非同一般。

根据胡润研究院、华尔街日报等拟定的独角兽榜单,截至2018年2月,中国大陆被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机构认可的“独角兽”公司共有136家,累计估值总额约33340亿元人民币。其中,总部在浙江的有20家(杭州有19家),在北京的有61家、在上海的有29家。

3月23日上午,中国科技部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共有164家企业上榜,总估值6284亿美元。其中,蚂蚁金服以750亿美元估值第一,滴滴、小米分别以560亿美元、460亿美元估值,位列第二、第三。阿里云、美团点评、宁德时代、今日头条、菜鸟网络、陆金所和借贷宝排名前十。

在科技部公布的榜单中,河南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被列为独角兽。而我们临近的湖北省,则已经有5家企业上榜:斗鱼,文化娱乐;安翰,大健康;卷皮,电子商务;斑马快跑,交通出行;直播优选,互联网教育(除斗鱼被估值15亿美元外,其他四家都被估值10亿美元)。

这样的榜单,对市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你会说它严谨吗?全面吗?我的看法是可以参考,但不必太当真。因为,假如按独角兽企业的入选标准仔细去寻找,那么河南现在其实已经存在独角兽,而且未来极有可能还会产生更多的独角兽。

此话怎讲?

举一个例子,鲜易控股。不少人心目中,鲜易控股一直难以摆脱原来的众品食业“杀猪卖肉”的工业2.0生产方式,殊不知,今天的鲜易控股,早就从过去的“传统肉制品制造商”转型到现在的“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电商)”,主营业务收入已从几亿元飚至去年的225亿元,说它是“中国生鲜产业互联网第一品牌”,连京东、顺丰、阿里等电子商务或物流巨头,都是叹服的。

而且,作为一个巨大的平台公司,鲜易控股的项目孵化能力已经超出许多人的想像:鲜易网,全国最大的生鲜食品B2B电商交易平台;日日鲜商城,厚积薄发的O2O生鲜电商平台;冷链马甲,集冷链车、货源、冷库等为一体的物流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鲜易控股已成为国内拥有完整食品供应链和国内7大区域18个温控供应链基地的供应链“链主”。2018年1月11日,在国家发改委公布“全国首批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单位”,冷链马甲作为全国唯一的冷链公共信息平台,与阿里的菜鸟网、传化物流旗下平台等全国28家物流信息平台同班同列。

未上市、销售收入225亿元、互联网冷链企业,这些指标,哪一项不符合独角兽企业的衡量标准?

不过,鲜易控股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状况。全国“两会”期间,其掌门人朱献福给我发微信,说他们企业目前只具有独角兽企业的坯子,还未完全长成。我说你太谦虚了,即使是坯子,这样的坯子在河南也很难得。

“虽有点‘寂寞开无主’、‘俏也不争春’,但并不妨碍你们‘犹有花枝俏’和‘她在丛中笑’。别人看不到,那是别人的事。”

2

以我所见,河南当前涌现出来的独角兽企业,像鲜易控股这样的,确实少之又少。因为大多数企业都属于传统产业,有的虽然体量大、发展快,但有效结合互联网经济或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差、孵化速度慢,多数还处于艰苦的转型发展过程中。

不过,假如换一种看法,把独角兽企业的概念转换成指数级企业、品类型企业或准独角兽企业的概念,那么,符合这种衡量标准的企业,在河南却是比比皆是。

什么是指数型企业?这其实是说什么样的企业属于指数型组织。其概念很简单,指代那些通过创新的组织结构、卓越的运营方式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快速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规模的增长速度甚至超出一般企业几倍乃至数十倍,因而被称之为“指数型”。Airbnb、Uber以及中国的海尔、小米、滴滴等企业都被当作指数型组织的典型代表。

其5大内部属性:良好的用户界面,是组织实现扩张的重要条件;适应力强的实时仪表盘,让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关键量化指标;通过实验实现快速迭代;在遵循公司MTP的前提下,实现员工高度自治;用社交工具创造透明性和连通性,消除信息延迟。其5大外部属性:员工随需随聘,取代传统的岗位聘任制;把一大群充满热情、愿意奉献时间和专业技能的爱好者组建成社群,并吸引更多的大众;获取海量数据并确立自己独特的算法;用杠杆资产取代实体资产;采取巧妙方法让用户参与进来。

这就保障了这些企业规模的增长都是非常规的。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指数型组织是面向互联网社会和共享经济时代的最新组织范式,它将颠覆传统的产权意识和科层制框架,以更灵活、更精简、更具创业精神的组织形式高效整合全球的资源并实现急速的增长,这是中国企业进一步屹立全球竞争前列的最佳选择。”

在河南,谁是指数型企业?

我们首推大信整体厨房。这家企业是比较早的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经营管理体系的企业,他们研发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系统,实现大规模个性化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大规模个性化服务,建立起自己的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库,实施模块化管理,做到成本可控(价格保持同行的二分之一)、质量可控、速度可控,遥遥领先于行业,被列为2017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目前,该企业在全球拥有超过1500家大信品牌专卖店,以年均35%的销售额稳定增长。2016年,其终端销售额为15亿元,但随着新的生产基地的投入使用,未来10年,其定制家具的产值将会提高到500亿元。2017年的8月25号,总理邀请企业家进行座谈,其中,大信整体厨房董事长庞学元,作为家居行业的唯一代表出席。

其次,我们要说一下著名的由李伟控制的“思念系”。按一些媒体的解读,李伟是一个资本玩家,一直在三个领域实施自己的多元化战略:“思念系”食品制造、“瀚海大观系”房地产和“杜康系”酿酒。其实,就产业和产品属性而言,李伟长期都是一个实体经济运营者和实业投资家,只不过,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利用资本来不断孵化新的实体项目。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操办新的实体项目前,李伟他们一般都是以自然人的名义投资,几乎不用原有公司作为新公司股东。一个实体项目对应的是一群合伙人,李伟或其代言人一般居以大股东地位,也并不失去控制权和决策权

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为餐饮、酒店、团体食堂提供标准化半成品,原来依附于思念食品,后独立,目前已进入IPO辅导期;2015年,思念在美国全资收购雀巢一个厂,经改造后今年正式投产,生产中式速冻食品,也是相对独立运营。刚刚闭幕全国“两会”上,李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后一段时期,他们依然考虑围绕着食品,或者方便食品,或者是以速冻为中心进行一些并购,实现快速扩张,“特别是‘一带一路’,甚至包括欧洲、加拿大等都在考虑,我们已经看了好多项目,都是围绕并购壮大我们食品业务在世界的影响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食品集团”。

这就是作为一个巨大“孵化器”的作用,我们也可姑且称其为指数型组织——效益那么好,融资手段那么多,何必在意是否被资本市场称作独角兽?

第三,要说说位于新乡的河南科隆集团。这家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多项“隐形冠军”的得主,冷凝器、蒸发器,分别占据全球市场30%、50%的市场份额,是17家世界500强的战略供应商。这几年,科隆集团在管理上全方位学习海尔集团,成立企业创客中心,推行阿米巴工作法,许多员工藉此成为“老板”——这就具备了指数型组织的部分显性特征,也即技术和产品快速迭代,每个人都能了解关键量化指标,员工高度自治,等等。难怪今年海尔集团会将旨在表彰对其生态圈建设具有突出贡献的“金魔方奖”,授予科隆集团。

除了以上企业,我们还可以将以下河南企业归结为指数型组织,或者具有指数型组织的特征

中信重工作为国家首批企业双创示范基地,目前已构建了包括技术创客群、工人创客群、国际创客群、社会创客群等在内的完善的创客体系,连续孵化出众多高新技术项目。其拳头产品“大型矿物磨机”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1%,全球占有率达23%,全球排名第二;旗下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特种机器人的主要制造基地,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位于新乡的河南天丰绿色装配集团,将传统建筑的湿法作业、易产生扬尘的施工过程升级为绿色、装配、快速的绿色建造场景,在国内智能和装配式建筑领域走在了前列,已经构建了从材料、机械到设计、装配等为一体的完善的绿色装配建筑产业链。由于正好符合国家政策所要求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因此市场已迎来井喷期,企业规模、销售收入等呈几何级裂变。

驻马店市恒兴仓储物流是中国物流行业的后起之秀。近几年,该集团致力于打造“互联网+高效物流现代服务产业链”,引进京东、苏宁、阿里菜鸟等知名电商物流企业,集中规划建设京东豫南分拨中心、京东FDC仓、阿里菜鸟物流云仓、苏宁云仓、跨境保税仓、生鲜冷链、顺风冷链、电商大厦、快递立体仓等,已经成为国家级仓储物流及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分拨基地。

与恒兴借“地利”优势兴起的路径相同,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立足郑州,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性农产品物流、交易、储备及调控中心和骨干集散地,对蔬菜、果品、水产、海鲜、冻品、粮油、调味品、肉蛋禽、酒店用品、茶叶、花卉、农资等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和电商交易,吞吐量大,影响面广,下属多个运营平台都成了行业中的巨无霸。

…………

最后,要说一家我们耳熟能详却不一定真正了解的企业——郑州丹尼斯百货。目前,丹尼斯销售额已突破200亿元(2016年以208亿元的销售额位列中国连锁企业百强排行榜第27名),长期盘踞河南零售业的绝对龙头。但是,这仅是丹尼斯财富积累的一少部分,该企业最大的商业价值还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网点,它已把商业网点全方位布局河南各个城市,而且,哪家商业的网也没它织得密,业态也几乎涉及了商业零售的各个领域;同时,丹尼斯自有物业200多万平方米,加上租赁共有300多万平方米,按一平方米价值1万元计算,价值200亿元,而如果按一平方米价值2万元计算,就是400亿元。实际上,丹尼斯在各个地方的布点,基本上都成了闹市区或商业中心。

不久前,阿里巴巴曾找它洽谈合作,欲结合其现有网点发展“新零售”的线下平台,但被它拒绝,可见这家企业到底有多么牛!

好了,要罗列的平台型公司,在河南还有许多。它们大多可归纳于品类型企业,也多属传统型产业,就体量而言,在市场上已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它们的体系构成和组织形态,也许离指数型企业严格的标准有一定距离,或者只是指数企业的雏形,或者有着不少区别,但是这些因素并不削减它们既有的市场价值,也并不妨碍我们对它们的未来充满期望。

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会发现到底合适不合适。就这些平台公司而言,进还是退,变还是不变,也许只是早晚要发生的事而已。

3

综上所述,虽然河南的指数型企业或品类型企业为数众多,但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我们还是会为我们现实拥有的独角兽数量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甚至湖北等省区之间的差距,感到遗憾。前文说过,指数型企业或品类型企业,还不是完全的独角兽企业。

科技部公布的榜单中,浙江省有独角兽20家,其中有19家在杭州,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服务、金融科技、文娱影视、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而这19家独角兽中,有6家都在马云的阿里旗下——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网络、口碑、淘票票和钉钉,目前估值分别为6200亿元、2500亿元、1325亿元、5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

一出带一片,一出孵一窝,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杭州已经形成“雨林式”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包括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电商之都”的创新氛围、开放包容的创业文化等。这就让独角兽企业的诞生成长,有着“像热带雨林一样的生态土壤”。

一切并非偶然。近年来,杭州市致力于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构筑独角兽企业诞生成长的综合生态优势,培育了贝壳社、六和桥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众创空间;大力推进基金小镇建设,集聚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目前已建成的5个基金小镇共集聚了3500多家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万亿;全市私募管理人达到1000多家,备案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元。

科技、人才与资本一旦结合,就形成了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巨大能量。前文提到的湖北省武汉市,今年有5家企业入选科技部独角兽榜单,毫无疑问也与它们生存土壤有关: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科研和高校教育,等等。

可惜在内地,惯性思维、惰性举措总是让我们慢半拍、慢一拍,甚至慢上十万八千里。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开始学温州,一二十年后,我们仍然要学杭州——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不仅是空间上的,还是时间上的。

近几年,河南一家食品企业极力谋求向互联网+转型。它的老板最大的苦恼,是每当他激情四射地向当地的一些主政官员讲企业的未来组织模式、运营方式和发展目标时,后者常常显得兴味索然,对他投巨资建大数据平台迷惑不解,有时甚至干脆说,他征多少地、建多少厂房、向生产线投多少钱才是正道,而建大数据平台风险太大、周期太长。逢此,这位老板都会哭笑不得,内心里愈发感到孤独。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改变主意,依然继续延展着自己的独角兽梦想。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政策出台了一大堆,园区建了一大片,但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赖以连片萌芽、生长的生态系统却没有有效建立,生态土壤也没有获得彻底改良。前几年,位于平顶山市的圣光集团一直被我看作是河南医药流通行业内的一家指数型企业,但是,由于其掌门人头脑发热战略误判,同时也因为无法获得金融市场的有力支持,地方性的政商关系扭曲,导致企业在高速扩张中陷入资金链危机,不得不于去年和今年先后将骨干企业拿出来破产重整。

独角兽企业,以及指数型企业、品类型企业,一定是市场的完全产物。河南农业大省的地位以及独一无二的交通区位、人口消费优势,必将在农业、物流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体量巨大的独角兽、指数型企业。政策层面只需呵护和支持,企业家也只需“冒险”,但不一定要做孤胆英雄。联想起近几年整个贵州省举全省之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最近传出的消息是,该省已有13所院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我们就会慨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独角兽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为发展新经济,政府部门前瞻性的“修路架桥”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在今天,确定方向比什么都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