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万隆新考题 | 深读

大河财立方

2018-03-29 07:08:38

​受中美贸易摩擦波及,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发展以及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万洲国际,被推上风口浪尖。在执掌双汇34年之后,被称为“中国肉类工业教父”的万隆,不仅受这场贸易摩擦影响,更面临着另一个新考题:在多年稳健增长之后,2017年双汇发展出现了上市近20年来首次营收和净利双降的局面。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唐朝金

受累中美贸易摩擦 双汇发展、万洲国际股价连跌两日

一场突如其来的贸易争端,迅猛袭来。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3月23日一早,中国果断打出反击特朗普的“第一拳”。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的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受此消息影响,全球股市接连震荡。

美股出现2月闪崩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同样大幅下挫,蓝筹股全线飘绿。3月23日,A股三大指数开盘大跌,沪指低开近100 点,三大指数最终以较大跌幅报收。

不过,由于中国商务部的应对措施中,有对美国进口猪肉的限制,这对中国猪肉概念股形成利好刺激。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猪肉及制品项目,包括鲜或冷的带骨猪前腿、猪后腿及其肉块;其他鲜或冷的猪肉;其他冻整头及半头猪肉等共7类均将加征25%的进口关税。

当天,A股市场猪肉概念股逆市上涨,其中,新五丰、大康农业涨停。此外,行业龙头温氏股份盘中涨幅一度触及7.65%,唐人神、雏鹰农牧涨幅分别达到4.98%、4.28%。

在国内生猪养殖个股涨声一片当中,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万洲国际当日盘中一度跌逾10%。收盘跌4.65%,报9.03港元。而当日,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发展跌0.74%,每股价格为26.74元。

随后的3月26日,双汇发展和万洲国际再次双双下跌。其中,截至当日收盘,双汇发展再跌5.31%,报收25.32元;万洲国际跌4.21%,报收8.65元。

根据公开资料,万洲国际是双汇发展的母公司,其收入最主要的便是来自中国及美国市场。万洲国际发布的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2017 年万洲国际的肉制品在中国实现收入33.12亿美元,实现经营利润6.92亿美元;生鲜猪肉录得收入 38.88 亿元,实现经营利润1.03亿美元。

减少进口、增加内采 进退之间的复杂考量

事实上,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双汇发展及其母公司万洲国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这场贸易争端对两家公司带来的直接影响。

双汇发展是史密斯菲尔德猪肉进入中国市场的采购商。九鼎德盛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保盈认为,一旦贸易战开打,中国将猪肉及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提升25%,双汇发展依然采购万洲国际旗下史密斯菲尔德的猪肉产品的话,成本势必会增加;但如果双汇发展大幅度减少采购,那史密斯菲尔德进军中国的计划将暂时受阻。

这一切的背后,与当年双汇收购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史密斯菲尔德以及其进军中国的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3年5月,双汇国际宣布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的全部股份。随后,双汇国际更名为万洲国际,并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一系列动作之下,史密斯菲尔德亦开启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2014年3月,万洲国际将史密斯菲尔德精选冷鲜肉引入郑州市场,以“史蜜斯”品牌出售。根据媒体报道,当时“史蜜斯”冷鲜肉均价在每斤15元左右,比国内同类普通猪肉贵15%~20%。万洲国际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来自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的进口猪肉将先在郑州试水,此后将逐渐扩展至整个河南市场,初步计划年进口鲜肉数量为5000吨。

随后,双汇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对史密斯菲尔德的采购力度,其2015年年报显示,当年,双汇发展向史密斯菲尔德直接采购,或通过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间接采购猪分割肉、分体肉、骨类及副产品,采购金额合计20.80亿元;到了2016年,则全部采用间接采购的方式,采购金额增长到了41.91亿元,当年史密斯菲尔德向中国出口猪肉28万吨,占美国向中国出口猪肉总量的43.77%,占中国进口猪肉总量的9.48%。

2017 年,这一数据出现下降,双汇发展通过间接采购的金额为31.08亿元。

如今,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形势不断变化,一旦真的升级,这个数据或将继续下降。

事实上,面对这道可能遭遇的选择题,双汇发展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已经间接或直接给出了答案:或将继续减少采购量。

3月25日,双汇发展董秘张立文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总体来讲,不会受影响。”

3月27日,万洲国际贸易部总经理万子豪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贸易战对双汇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国内猪肉每吨的价格1.4万~1.5万元,而进口猪肉价格每吨高达2万元。如果贸易战开打,双汇将减少进口量,提高自己的生猪屠宰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双汇还是一件好事。”

不过,这对史密斯菲尔德并不是一件好事,对当初这场中美最大并购案的战略目的之一,比如推动美国猪肉进入中国市场,亦将带来复杂而严峻的考量。

挑战另一面:双汇发展上市以来营收、净利双降

事实上,除了贸易摩擦影响,摆在万隆面前的,还有双汇发展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的局面。

根据3月26日晚间双汇发展披露的2017年年报,双汇发展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505.78亿元,同比下降2.44%;实现利润总额 57.59 亿元,同比下降1.75%。

尽管双汇依然保持了河南上市公司“净利王”的江湖地位,但业绩和净利润同时出现下滑,发生在双汇发展身上的这一转折,备受业界关注。

对此,双汇发展官方称,2017年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市场消费稳定增长,物资价格走势分化。面对较为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双汇坚持“调结构、扩网络、促转型、上规模”的战略方针,肉类外销量同比实现正增长,收入、利润同比略有下降。

实际上,答案从双汇财报里可窥一二。对比近年来双汇发展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到,双汇发展旗下火腿肠、烤肠和午餐肉等高温肉制品的业务收入增长曲线变缓。为了维持增长,双汇发展渐渐向屠宰和生鲜业务转型,但新业务的利润率却远不及传统业务。

2014-2016 年,双汇发展高温和低温肉制品业务的收入增长均陷入停滞,但生鲜冻品业务依旧实现收入增长,从而带动整个上市公司的业绩继续扩张。不过,到了2017年,生鲜冻品业务的收入增长突然也陷入了停滞,这直接降低了双汇发展维系业绩增长最后一个引擎的马力。

根据年报的披露,双汇发展2017年生鲜品销量接近152万吨,同比增长11.7%。不过,受到猪肉价格下降的影响,生鲜冻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4.1%。

对于双汇发展的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降的局面,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肖玉航认为,这与近年来双汇发展销售渠道受阻及推出的新品仍待市场考验有着直接关系。

“双汇发展业绩双降主要还是渠道受困,自有终端建设进展缓慢,双汇发展营销渠道偏传统,而我国当前肉类终端正在发生巨变,线上线下融合化、社区化、便利化等。事实上,双汇发展优势在产业链加工环节,对于今后发展,首先要打通终端环节,建立适应终端变化的营销模式。”肖玉航说。

在外界看来,近年来双汇一直重视肉制品的发展,却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从近年来双汇发展的产品战略来看,高端肉制品和美食产品一直是其重点发力的方向,但这些产品多处于市场培育期,市场是否最后买单,仍需时间来检验。”肖玉航表示。

欧洲布局或显“缓冲效应”全球化依然在路上

无论是贸易摩擦的新挑战,还是双汇业绩变动,显然都是摆在78岁双汇集团掌舵人万隆面前的新考题。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万隆在欧洲市场的提前布局,有望成为其应对中美贸易争端影响的缓冲带。

2017年8月11日,万洲国际发布公告称,已通过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Foods)在波兰收购肉类加工厂及生猪屠宰场,以扩展其在欧洲的业务。不过当时收购 PiniPolonia 余下的66.5%股本仍未完成,须取得相关监管机关的反垄断批准。

当年 9 月,万洲国际又通过史密斯菲尔德将位于罗马尼亚的Elit及Vericom两家肉制品企业收入囊中。

“假如贸易摩擦开打,史密斯菲尔德进军中国的战略虽然暂时受阻,但万洲国际通过在欧洲的布局,可以适度缓解压力。”张保盈说,也不排除通过欧洲进军中国的可能。

“根据万洲国际刚刚发布的年报数据,2017年万洲国际来自美国税务改革的收益净额为3.14亿美元,而贸易摩擦一旦升级,这一部分的利润也将为万洲国际进军中国提供利润缓冲。”张保盈说。

事实上,对于这场贸易争端,双汇官方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双汇发展降低采购的同时,在美产品转销其他海外市场。

3 月 27 日,双汇发展总裁马相杰在中国香港举行的母公司万洲国际业绩会上,正式发出官方声音,表示之所以认为影响有限,一方面是因为预期今年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下降,故公司猪肉进口量将减少;另外,公司在美产品可通过转销其他海外市场的方式,规避贸易战风险。

但事实上,这种转销并非易事。根据万洲国际的年报,2017 年中国为万洲国际贡献了超过33.3%~43.1%的利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大市场,而如此大的市场份额需要转销其他市场,难度可想而知。

一切,均未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