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银行员工薪酬曝光!这家银行行长年薪最高

大河财立方

2020-04-19 10:21:00

|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徐兵
 

2019年年初,一国有大行业绩发布会上,其首席财务官曾提到“我们的员工太辛苦,他们的工作环境还要改善,他们的福利还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

一年过去了,2019年银行人的薪酬情况如何呢?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36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2家完成2019年年报披露,其中包括6家国有大行和7家股份行,9家中小银行。其中,浙商银行以平均薪酬60.3万元高居榜首,平安银行60.1万元紧随其后,招商银行则以53.7万元排在第三。农工邮中建五家大行则位居后五位,暂时垫底。
 

或许有人说,平均薪酬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而对于不少银行人员来说,看到这样的数据,不免会感慨“自己又被‘平均’了”。
 

的确,由于地理区域差异、部门、条线、职务级别的不同,再加上自身KPI考核的完成程度不一致,“平均数”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每一位银行员工薪酬现状。但不管怎样,“平均数”的变化总能说明一些问题。
 

 

人均年薪前三名:

浙商、平安、招行

一家银行的薪酬支出该如何计算?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本期工资福利总额=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公式,计算得出的当期发放与计提的总额,是一家银行较为合理且易理解的当期总薪酬支出。
 

不过,由于当期原因,也是涉及薪酬发放时间问题,如年终奖的发放、绩效奖金递延发放。
 

经计算,从整体薪酬支出变化情况看,22家A股银行2019年薪酬支出总额达7770.5亿元,同比增长5.63%。这也是国内银行薪酬总支出连续第三年出现普遍增长。
 

除渝农商行、紫金银行去年总薪酬支出同比减少外,其他20家银行总薪酬支出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10家银行总薪酬支出增长超10%,青岛银行、郑州银行、浙商银行增幅分别达27.68%、27.41%和15.24%。
 

“前些年,随着非银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银行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银行系统掀起一轮‘离职潮’。”河南省某金融机构项目负责人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这一增长足以说明,近年来,传统银行更愿意多出一些人力成本,留住和吸引人才。
 

就22家上市银行而言,浙商银行以平均薪酬60.3万元高居榜首,平安银行以60.1万元紧随其后,招商银行则以53.7万元排在第三。农工邮中建五家大行位居后五位,暂时垫底。
 

 

如果以人均年薪50万元(含)以上、30万元~50万元、30万元(含)以下,划分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可以更加明显看出,哪些性质的银行是“高薪”。
 

第一阶梯:浙商银行(60.3万元)、平安银行(60.1万元)、招商银行(53.7万元)、江苏银行(51.3万元)。

第二阶梯:中信银行(47.7万元)、民生银行(47.1万元)、郑州银行(42.7万元)、华夏银行(41.6万元)、青岛银行(41.1万元)、苏州银行(40.9万元),等。

第三阶梯:中国银行(29.3万元)、邮储银行(28.8万元)、工商银行(28.5万元)、农业银行(26.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人均年薪略超30万元。交通银行相对较高,达37.5万元。

 

经营业绩是关键

人均创利高则薪资高

实际上,那些优势职工薪酬待遇的底气,来自良好的经营业绩支撑。

以第一阶梯银行来看:

刚上市不久,递交首份年报的浙商银行,业绩就有不俗表现。2019年,浙商银行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2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8%,创下近三年业绩的最高增速。截至2019年末,集团总资产1.80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463.64亿元,以9.36%的资产规模增幅实现了19.06%的营业收入。

其次是平安银行,根据2019年年报显示,该行营收1379.58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281.95亿元,同比增长13.6%。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经过前三年零售转型的积累,平安银行已经在节奏均衡发展、健康持续增长、数字化经营等三方面形成了关键动能。

零售之王招商银行,2019年营业收入2697.03亿元,同比增长8.51%;归属于股东净利润928.67亿元,同比增长15.28%。其中,2019年末零售客户数1.44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4.82%。“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0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5.58%,各项指标增速喜人。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是第一阶梯里唯一的城商行。根据其年报显示,2019年江苏银行营业收入449.74亿元,同比增长27.68%;净利润149.6亿元,同比增长12.8%,净利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

这几年城商行发展备受关注,不光江苏银行,郑州银行业绩也十分抢眼。2019年,该行各项业绩数据稳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营收134.87亿元,净利润33.73亿元,其中营收大增21%。

毋庸置疑,一项项亮丽的业绩指标才是薪酬高根本所在。

 

数据来源:Wind

事实上,从人均创利与薪酬关联性上看,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人均创利高的银行,薪酬也是“杠杠的”。比如,人均创利110.3万元的招商银行,人均薪酬53.7万元;人均创利96.1万元的浙商银行,人均薪酬60.3万元。

不过,部分银行薪酬水平凸显背后,除业绩向好外,或许是因为人均薪酬并没有区分所在区域、条线、职务层级,所以是当分子还是当分母,感受自然不一样,比如城商行。

招商银行一信贷部人士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在区域分布上,每家银行的业务规模、资产质量也有差异,沿海发达地区资产质量以及盈利水平相对较好,东北地区以及部分省份不良在持续增加,这也将影响不同区域的银行员工薪酬水平。

 

银行业掌舵人薪酬

呈现分化

作为一家银行的掌舵人,上市银行行长薪酬自然是“舆论中心”,似乎也应当是薪酬最高的员工,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银行掌舵人受国企高管限薪影响,领取薪酬较少。

据大河报·大河财立方统计,22家A股上市银行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为4.98亿元,与2019年薪酬支出总额达7770.5亿元相比,支出金额“微不足道”。

 

具体来说,六大国有银行行长年度薪酬相对较“平”,甚至可以说垫底,多数都在年薪80万元以内。其中,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较高些,为70.7万元;交通银行副行长侯维栋为70.4万元;中国银行副行长吴福林66.6万元;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58.4万元;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以及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分别为49.4万元、18.5万元。

与国有大行相比,股份制银行掌舵人年薪十分亮眼,包揽了前三名。其中,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以税前年薪466万元位居第一,其次是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465.8万元,排在第三的为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429万元。

而中小银行方面,青岛银行行长王麟以253.8万元暂居城商行中第一,郑州银行行长申学清为180.3万元,长沙银行行长赵小中为171.5万元。

苏州银行行长赵琨、渝农商行行长谢文辉相对较低,分别为63.1万元、49万元。

从上面图表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国有大行、股份银行、中小银行行长之间薪酬两级分化:股份制、中小银行行长薪酬较高,国有大行待遇较低

究其原因,“制度约束”是一重要因素。

据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查阅资料了解,自2015年《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施行以来,就已明确: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基本年薪是根据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两倍确定,绩效年薪不超过其基本年薪的两倍,任期激励收入不超过其任期内年薪总水平的30%。央企负责人总收入不超过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7~8倍。

此外,近年来监管层对银行经营治理水平的要求也在趋严,管理水平与薪酬直接挂钩。4月3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谈及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时表示,要积极探索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公司的治理全过程中,强化三会一层的履职评估和问责机制。“你干得好不好,我们监管以后要评价了。对一些履职不到位的,要严肃的追究他的责任,不当履职的我们要纠正。对一些银行办的不好还拿高薪的,要对他的薪酬延期支付,要追索扣回,要强化我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结构性减员

复合型人才是方向

在多数银行年报里,“金融科技”“零售转型”成为“热词”。从某种程度上,这预示着银行业长期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意味着,结构性调整将带来“减员”或部分条线薪酬下滑。

某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多数银行来讲,每个时期的经营方向是不同的。比如一家信贷强的银行,现在要做零售,就会减少信贷的资源投入,增加零售的开支,这对薪酬结构都有直接影响。”

近年来,银行网点转型,以及无人银行、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一些柜员、现金结算的岗位需求在下降。以六大国有银行为例,2019年总计减少1.15万名员工,其中,工行、农行2019年员工数量分别减少4190人、9680人。

当然,人员数量也并不是总在减少,银行内部人员调整一直在持续。业务条线人员在增加,尤其零售业务条线,以及相关的信息科技业务岗位、风险合规业务岗位。从近年银行招聘岗位上,这一变化尤为明显。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曾在业绩发布会上坦言,该行新招应届毕业生中,超过50%都是计算机、数学等理工科背景,而金融、经济、管理等“对口专业”背景毕业生在新员工中的占比变成了“一小半”。 

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曾在该行投资者分析师见面会上透露,该行超过50%以上的引进人才是工科、科技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以往单纯的金融类、文科类学生。

因此,从这些方面反观薪酬高低以及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是每一个银行人应当思考的。

“大财读年报”系列专题报道、“一图读懂上市公司年报”数字化产品旨在更好地引导广大投资者充分解读企业年报。“一图读懂上市公司年报”可通过大河财立方官方微信、大河财立方客户端“大财读年报”专题、中原证券官方微信、中原证券“财升宝”APP随时查看。

公司新出年报将每日实时更新。

责编: 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