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
2019-05-04 21:54:34
作者为大河财立方特邀观察员,豫鹰集团执行合伙人、运营部总经理 周定远
在分析判断一家公司的“护城河”时,免不了率先对该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分析。
行业供需趋势大致分为两种,即成长性趋势、反转性趋势。
具备成长性的行业供需趋势分为高增长的成长性趋势、低增长或稳定增长的成长性趋势。高增长的成长性趋势一般是新兴行业,可以是技术上的新兴行业,例如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材料等;也可以是商业模式上的新兴行业,例如互联网+、新零售等。
具备反转性的行业供需趋势一般是周期性行业,所谓反转即是强调行业供需的反转,主要指某个周期行业在萧条了很长时间后,开始逐渐复苏,例如2016年供给侧改革下的煤炭、水泥等。不过,巴菲特对于高增长的成长性趋势行业和周期性行业都没有太过于关注,而是喜欢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增长的成熟性行业。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公司主要涵盖铁路、公用事业、能源、保险,巴菲特的股票持仓都能够反映这一点。
竞争格局是指公司在所处行业的市占率。一家公司的市占率很高虽然并不等于这家公司就是一家好公司,但至少这家公司不会太差。在市占率高的公司里去寻找具有“护城河”的好公司,找到的概率会更高。因为一家公司能在一个行业里杀出重围,取得行业龙头的桂冠,至少能够说明这家公司值得进一步挖掘,看看其是否具备“护城河”。
巴菲特显然比较看重一家公司的市占率,他看好的公司大部分是各自细分领域甚至多个领域的巨头,占据着该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比如食品巨头卡夫亨氏、手机巨头苹果、铁路巨头BNSF等。
对巴菲特的“护城河”概念进行抽丝剥茧,所谓“护城河”就是一家公司所处行业的进入壁垒以及这家公司在行业内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备的竞争优势。行业进入壁垒主要包括技术壁垒、品牌壁垒、客户认证壁垒、资金壁垒等,对应的业内竞争优势包括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客户认证优势、资金壁垒带来的规模优势、先发优势等。
尽管巴菲特本人对高科技行业一直不太关注,但并不代表巴菲特不关注技术壁垒/优势。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壁垒/优势,伯克希尔旗下的路博润(Lubrizol)作为一家化学品巨头,在润滑油添加剂等多个领域掌握着核心技术。品牌壁垒/优势、客户认证壁垒/优势应该是巴菲特最为看重的“护城河”。
无论是伯克希尔旗下的子公司还是巴菲特重仓持股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无论是To C端还是To B端,在各自领域都是鼎鼎大名,具备极高的品牌认可度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可口可乐、卡夫亨氏、通用汽车、达美航空、万事达卡、宝洁、强生等。凭借着深厚的品牌“护城河”,这些公司在各自产业链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不仅在下游消费端被消费者所认可,也在上游被供应商争先恐后地依附,牢牢掌握着绝对话语权。
资金壁垒/规模优势同样被巴菲特所倚重,巴菲特看好的保险、银行、公用事业、能源领域的公司,大部分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构建壁垒、护城河,极高的资金投入将行业新进者结结实实挡在门外,然后坐享行业发展红利。先发优势复杂多样,可以是铁路、水电行业里的地理位置优势,也可以是政策壁垒/优势带来的红利。这类优势表明,企业一旦在相关领域抢先,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排他性。行业进入壁垒、业内竞争优势细分起来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而巴菲特尤其强调的管理层水平,则基本融入在壁垒、优势的各个环节了。
不过,“护城河”里的各个壁垒、优势并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先发优势、规模优势能先于竞争对手建立品牌认知度,形成To C端的品牌壁垒/优势,或者形成To B端的客户认证壁垒/优势;资金壁垒/优势、技术壁垒/优势又往往能形成先发优势、规模优势。行业进入壁垒、业内竞争优势在构建企业深厚的“护城河”后,这家企业在所处领域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也便顺理成章。
所以,“护城河”本身不是一个特点,而是一系列特征形成的综合效应。在寻找具备深厚“护城河”的企业的过程中,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护城河”,一定不能先入为主,在盲目自信的状态下去做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要从行业进入壁垒、业内竞争优势等多个维度去做大量枯燥而繁琐的系统性工作,对一家企业做综合性的评估。
责编: 丁洋涛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