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如何抵达“后小康”下一站

大河财立方

2019-12-14 22:58:52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刘赟 文 朱哲 摄影

在河南大学结束一场主题报告后,12月12日晚10点半,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建华在浓浓夜色中抵达郑州。次日,他将作为演讲嘉宾之一出席2019(第十五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农业与工业化》出版70周年学术分享会专场。

这是张建华第二次来河南参加大河财富中国论坛。2013年,为纪念张培刚先生100周年诞辰,第九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特别举行了一场大河经济学家年会暨张培刚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众多经济学家齐聚河南,关注河南城镇化新契机,张建华便是其中一位。

面对今年“回望与展望:你好小康”这一主题,张建华带来了更多关于“后小康时代”的见解与思考。

| 结构调整需避免“去工业化”误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意味着我国即将进入“后小康社会”发展时期。过往40年,中国现代化全面起飞,经济持续发展,从一个低收入国家上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下一个40年,中国发展潜力将如何挖掘?

对此张建华表示,中国的发展要素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依靠人口红利、廉价土地供应、资源消耗的时代不复存在。未来的重要动力之一来自于如何从供给侧方面寻找新的动能。另一方面,需求的扩大与升级,也是未来带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此外他认为,当下中国的农业经济与城市经济,都面临结构调整的课题。

在农业方面,中国人民从原来满足吃饱的浅层次需求,逐渐转向要吃好、追求生命质量的深层次需求,所以农业要进行相应的结构性调整,如何保证安全、健康营养、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高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今后农业的大方向。

城市经济的发展,关键则在于如何通过制造业的升级和服务业的优化形成相互支撑的良性发展,推动城市化向高质量升级。

张建华还提到了昔日的一个发展误区:“此前有一个不好苗头,就是要去工业化。在我们没有充分发展,或者说制造业并不是那么强的情况下,去工业化肯定不是一个好趋势。尤其是说中国的服务业占据半壁江山已经成为主导,是不是意味着工业不重要?不是,工业仍然是重要的经济基石,正确的方向就是要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通过新的技术来推动它的改造升级。”

| 以现代农业理念改造小农经济模式

作为发展经济学泰斗张培刚先生的得意弟子,张建华对于农业与工业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其实过去中国做得非常好的一部分,就是对于乡村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比如说农业税的取消,以及很多惠农支农的政策。我前不久还到湖北农村做了一些调研,感受到这种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张建华说。

他认为,在农村的发展当中,根本解决方法在于必须要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改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一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例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靠家庭农场或者说合作社或类似庄园制方式,鼓励形成规模化经营,同时也需要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去经营农业,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这种模式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由于比较利益的差异,一部分农民也许就不再被土地束缚,脱离了农业。我们又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农田多出来以后,通过什么办法,比如体制机制的改革,来让那些专业人才或者说一些农业的能人去经营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张建华提到,2009年,他与张培刚先生借鉴“硅谷”提出了“中国农谷”的概念。2012年,“中国农谷”上升为湖北省级战略,并在荆门屈家岭予以实施。

截至目前,“中国农谷”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传统农业区破解“三农”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了众多有效经验。

“在后小康时代农业必须现代化,这不是简单的劳动力转移就能解决的问题。其实未来可能还要劳动进入,用现代工业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以及现代金融和现代管理方式的介入。”张建华说。

| 发展经济学迎来“中等收入阶段”新课题

早在1988年,张建华就曾亲耳听张培刚先生讲过一段放牛的故事:1973年在咸宁向阳湖农场劳动改造时,他一人放四头大牯牛,别人喂的牛瘦弱不堪,他喂的这四头却肚皮滚圆。数次放牛的经历,使他领悟到大牯牛深陷泥坑时,只抓牛鼻无法助其摆脱困境,唯有托起牛肚子才能使之走出泥潭。

后来“牛肚子理论”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构成新发展经济学的内容。

回忆起往事,张建华仍感慨恩师的远见卓识:“这次我在演讲中会回顾70年中国经济发展,也会提到张培刚先生在70年前提出的关于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70年过去以后,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他的很多看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很多问题确实很早就看到了,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尽管发生一些转换,但是一些基本问题还会存在。”

以经世济民为己任的发展经济学,在新经济形势下又产生了哪些新变化?

张建华坦言,发展经济学本身是要回应现实的挑战,或者说来回答这种现实的发展需要。

以前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反贫困、消除贫困、治理贫困。那么现阶段对于中国而言,这个问题不再那么突出了。普遍的低发展水平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极端贫困的问题,也已经找到了一些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

“所以未来尽管还有相对贫困问题存在,但更主要的是要解决处于一个中等收入阶段后,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张建华表示,这也是他最近几年非常关注的研究课题。

责编: 张利瑶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