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全球“超级大脑”齐聚,直击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精彩视点

大河财立方

2019-06-26 23:41:48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贾永标

世界正进入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人类该如何更好地适应这场变革?

6月25日,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在杭州启幕,200多位全球顶尖学者、政界、企业界负责人应邀在杭州“西湖论剑”。出席嘉宾包括迈克尔·斯宾塞、本特·霍姆斯特罗姆、阿尔文·罗思、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等6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为期两天的论坛里,这些大咖着重关心哪些议题?又对数字经济发展持何种看法?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现场直击并录得以下精彩视点。

丨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数字经济时代GDP难以反映福利水平的提高

在6月25日召开的“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汉堂学术委员、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表示,数字变革与生产力下降正在并存,原因之一是技术成果落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包括工作岗位、劳动力技能和组织结构各方面的转变。原因之二则是增长和生产率并不能完全衡量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效益,GDP难以反映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他认为用GDP衡量福利是有缺陷的,除了物质幸福感之外,健康、社会保障、教育等都是衡量社会福利的重要标准。

丨诺奖得主Bengt: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是一种新的抵押品

会议期间,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汉堂学术委员Bengt Holmström就金融的未来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将会被作为融资活动的新抵押品。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现金到移动支付的跳跃,这是非常大的优势。BAT三家网络平台公司产生了巨量的数据信息,加之AI技术,它们可能创造新的有效的评级系统,这就使得信息成为新的抵押品。当然这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失去信用就相当于失去金钱。展望未来,他认为借贷系统可能会被区块链系统和以代币为基础的ICO取代。


丨罗汉堂秘书长陈龙:数字时代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挑战

罗汉堂秘书长陈龙认为,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底层逻辑在于数字技术门槛低;用户使用成本低;数字信息的非竞争性,信息可以被重复利用。这从根本上推动了消费者决策机制改变、生产者协同关系改变,促进供应链从工业时代的链状形态向普惠的网络经济模式转变。他表示,平台承担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字技术极大改善了传统市场的三大功能基石:搜索、匹配和执行以及创立新的信任体系;同时,网络平台建设了更加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创建新的消费者生产者协同关系以及更为普惠的金融体系。他还认为数字时代是新技术驱动下的新协同、新组织,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挑战。

在26日的分享中,陈龙提出,拥抱技术和保护隐私并不矛盾。在他看来,数字技术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普惠的增长机会,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和隐私的权衡是因地、因人而异的,必须从全局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支付宝平台的小程序数据表明,用户对程序授权的取消率极低。虽然不同的用户对隐私政策的关注不同,但是基于对支付宝这一品牌的信赖,他们都非常愿意使用数字技术。而且通过加密等技术手段,结合有效的监管框架,隐私焦虑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丨诺奖得主Christopher:技术不会带来失业率提高但会促进就业机构性改变

AI取代工作的焦虑,会让人们进入技术失业时代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及罗汉堂学术委员Christopher Pissarides对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表示,2018年11月美国的失业率达到3.7%,这是196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工作岗位超过就业人数;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全球失业率一直稳定在6%左右,并没有证据证明技术会带来失业率的提高。ChristopherPissarides认为,技术发展过程中确实会促进就业的结构性转变。1980年以来的就业数据显示,就业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本轮技术变革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力,和以往不同的是,它会对部分技能工种带去冲击,比如已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汽车驾驶,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新的工作,比如在医疗服务、教育、休闲娱乐、房地产管理、家政服务和个人服务这六大领域就极有可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丨法国国务顾问Isabelle: GDPR不能被其他国家简单照搬

2018年5月25日,欧洲联盟出台《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这被认为是史上最严厉、最翔实的一部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法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部条例?法国国务顾问、法国数据保护局前副主席Isabelle认为,GDPR的目标和重要意义在于建立欧洲5亿消费者的数据市场,加强个体用户权利和通过可量化的原则和工具真正创建数据监管体系。但是欧洲GDPR不能被其他国家简单照搬,未来各个监管者之间相互应该加强更多互动。


丨国际数据隐私实践联合主管Ariane mole: 当下的隐私悖论,“自己可能就是伤害自己的人”

“自己可能就是伤害自己的那个人。数据保护有三个阶段,现如今的阶段就是需要保护用户免受自己的伤害。”国际数据隐私实践联合主管、Bird&Bird合伙人Ariane Mole表示,她认为消费者在隐私领域其实言行并不一致。一方面,他们深受隐私困扰,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注意保护隐私,比如他们会在社交媒体平台泄露信息,使用简单的、重复的密码,甚至他们厌恶网站频繁跳出是否愿意收到广告的隐私设置通知。基于以上的隐私悖论,Ariane Mole建议商家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信息,比如:合理收集使用信息,使用信息需要得到消费者的明确同意,禁止过度收集信息以及保证信息安全等。

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熊伟:可以考虑限制诱惑行业访问个人数据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熊伟基于他的理论研究,提出大数据能使商家更有效率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大数据也使得提供诱惑商品的商家能够锁定容易受诱惑的消费者。例如运营商可以根据客户的数据使用情况推荐更适合的套餐,使得愿意分享使用情况的客户受益;但是同时容易上瘾游戏的消费者可能被游戏公司发掘,进而被“精准营销”以更高价格支付游戏消费,花费更多时间游戏。对此熊伟认为,普通行业和诱惑行业(比如游戏、电影、音乐)有非常大的不同。如果是诱惑行业,限制访问个人数据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消费者,尤其是意志薄弱的消费者。

丨诺奖得主Thomas Sargent:大数据和高算力让很多抽象理论散发光彩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汉堂学术委员ThomasSargent看来,大数据和高算力提升了抽象信息理论的价值。他讨论了长期以来,数据的获取及储存处理和建模技术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竞争和协调关系。Sargent认为,更优的信息估计技术、博弈论的算法化、多元时间序列算法和数据模拟技术等都可以在大数据时代散发光彩。

丨达特茅斯学院教授Parker:网络效应让大公司更关注外部世界

如何理解网络平台公司的开放策略?这又会带来什么变化?平台经济学专家、达特茅斯学院教授Parker称,网络效应让大公司更关注外部世界。他解释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大平台的集结效应,网络效应使大公司的注意力聚焦点必须得从内部转移到公司外部,因为外面的世界更大,外边的用户更多,人力资源、创新体系、研发中心以及战略部门等都必须要将自己的关注点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

丨马里兰大学Alberto Rossi:智能投顾被证实是一种成本低收益相对高的投资方式

机器学习和金融科技研究专家、马里兰大学助理教授AlbertoRossi表示,根据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投顾专家先锋集团的数据,智能投顾是一种可以服务大众用户的、成本低但收益相对高的投资方式。对于现金储蓄比较高或者交易频率高的投资小白来说,智能投顾则是适合的投资选择。

丨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Richard Holden: 区块链技术改变企业边界;赢者难成,成功易碎

数字时代,企业的构成会发生什么变化?小公司是否还有机会?网络平台型公司是否会赢者通吃?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契约理论专家Richard Holden表示,技术比如区块链提升了合同的可执行性,并将改变企业协作模式,部分经营活动逐渐从企业内部转向市场,从而改变企业边界,创业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同时,网络平台型公司带来了多重均衡的可能性,这让赢者难成,成功易碎;由此他们并没有停止创新、价格歧视和伤害消费者福利。这给监管带来的问题思考是:以传统经济时代的规模作为反垄断标准的框架,在数字经济时代是否继续有效?

丨日内瓦研究院副教授黄毅:大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不是一回事

6月25日“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上,日内瓦研究院副教授黄毅介绍,大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并不是同一个概念。金融科技公司将货币数字化,而大科技公司能将数据货币化,但二者均在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和监管宽松的国家发展得更好。他认为,基于阿根廷和中国的数据证实,相较于传统金融体系,大科技公司具备信息优势;且那些利用大科技公司信用数据的公司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丨新加坡国立大学钱文澜: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没有挤出效应

数字技术推动线上线下消费的新融合,线上对线下消费并没有挤出效应,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钱文澜在会上对此作了分析。钱文澜认为线上消费对线下没有挤出效应,而是重要的补充关系,线上降低了搜索匹配成本而线下创造更好的购物体验环境。线上线下的融合促进消费信息的无缝对接,使整个零售产业都由此大大受益。

丨哈啰出行CEO杨磊:共享单车是智能物联网第一次大规模公共应用

共享经济近年来成为大众的热点话题。自2015年共享单车投入市场以来,因其便捷、便宜和灵活,受到城市居民青睐;但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给城市和企业都造成巨大的负担。哈啰出行的联合创始人、CEO杨磊表示,共享单车本质上不是简单的“单车+锁”,而是出行服务系统思考下的全链路运营最优,这是智能物联网第一次大规模公共应用。技术应成为底层驱动力。哈啰出行利用智能锁、哈勃大数据平台、智能运维BOS系统、蓝牙道钉和天眼等智能技术驱动精细运营,实现全链路运营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过去两年半时间里,哈啰单车已经完成超过120亿次出行服务,日均订单也超过2000万单。

丨哈佛大学博士孙钲云:数字经济平台正通过大数据助力生态企业增长

信息和数据真的可以创造价值吗?今天的数字平台如何更好地促进整体增长?哈佛大学博士生、产业组织学专家孙钲云表示,基于对某电商平台的数据工具使用情况分析,平台上的企业获取信息后确实创造更多销售增长,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信息的需求不尽相同,小企业比较看重流量分析、行业大盘和同行相关的信息,而新创企业除了以上信息外也很在意客户群体的构成(如性别、年龄)。孙钲云说,因此对于如今的平台,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不仅仅是市场机制设计,还包括信息政策的设计。

丨诺奖得主Lars:理论模型有助于更好地决策

数据可以解决一切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汉堂学术委员Lars Peter Hansen认为,数据经济时代,丰富的数据确实为经济学分析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但是实证分析本身的价值则非常有限。对于实际发生什么和可能发生什么,理论模型却能帮助我们做不同情形和不同政策下的比较。因此纯数据驱动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模型能让人们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做更好的决策。

责编: 贾永标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