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历史新高!河南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500亿元

河南省商务厅

2019-01-28 16:44:38

1月28日,河南省商务厅发布2018年全省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克服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稳”字当头积极应对,全省商务运行整体平稳,质量效益提升,跨境电商、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对外贸易、引进境外省外资金稳步增长,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

一、货物贸易再创新高,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5500亿元,达到5512.7亿元,增长5.3%,完成年目标的102.3%。其中出口3579亿元,增长12.8%;进口1933.7亿元,下降6.2%。全省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出口位居全国第8位、中部第1位,进出口位居全国第11位。全年贸易顺差1645.3亿元,扩大48%。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18年,富士康在豫企业进出口3389.1亿元,增长0.6%,占全省比重61.5%,仍是全省外贸“顶梁柱”。剔除富士康因素,全省进出口增长13.9%。全省出口超5亿元的企业31家,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0.9%;进口超5亿元企业30家,占全省进口总值的88.4%。

贸易方式趋向合理。2018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856.1亿元,增长16.3%,占全省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至33.7%;加工贸易进出口3563.5亿元,增长1.8%,占全省比重64.6%;一般贸易增幅高于加工贸易14.5个百分点。其它贸易占比1.7%。

民营企业进出口活力增强。2018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505.8亿元,增长23.3%,增速最快,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至27.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562.1亿元,下降0.8%,占比64.6%;国有企业进出口444.1亿元,增长5.7%,占比仅8.1%。全省有进出口业绩企业7747家,其中民营企业7239家,占比93.4%,比去年同期增加1040家。

国际市场布局更趋多元化。除了对美国等传统贸易市场保持较高增速外,我省对新兴市场增长也较为显著。2018年,对我省最大贸易伙伴美国进出口1382.7亿元,增长27.6%,占全省比重25.1%,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对美出口手机及配件1085.1亿元增长了33.9%;由于对东盟进口集成电路、取像模块、手机配件分别增长100.4%、61.6%、63.0%,带动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8.8%;对香港进出口增长4.2%;对欧盟进出口增长2.0%;对日本进出口下降24.9%,主要是对其手机出口下降27.5%所致;对韩进出口下降25.3%,是由于对韩国进口集成电路和取像模块分别下降52.9%、49.3%所致。国际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对新兴市场俄罗斯、巴西进出口分别增长19.1%、15.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87.9亿元,增长23.0%,增速高于全省外贸整体增速17.7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1.6%。其中出口778.0亿元,增长12.6%;进口409.9亿元,增长49.2%。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开发替代市场效果显现。虽然中美贸易战导致对美出口铝材受阻,但通过开拓替代市场,明泰铝业、中孚实业、洛阳龙鼎等主要出口市场多元化,对欧盟、东盟、加拿大出口铝材增长约1倍,全省出口铝材101.2亿元,增长31.8%。阿特斯光伏、洛阳尚德等主要出口市场由美国转向澳大利亚、阿联酋、日本等国,出口太阳能电池19.9亿元,增长59.6%。受中美贸易战我反制措施对美进口大豆征收25%关税影响,益海粮油、阳光国际等大豆进口重点企业对美国连续8个月进口为零,转从巴西、加拿大进口大豆31.9亿元,增长了13.9%。2018年全省进口大豆37.7亿元,下降35.7%。

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77.4亿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3.6%。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0%、11.2%,其中第一大出口商品手机出口 2115.8亿元,增长9.4%;农产品出口169.0亿元,增长13.5%,其中蔬菜出口92.5亿元,增长18.8%,蔬菜中干香菇出口64.4亿元,占比69.6%,增长48.0%;发制品出口112.7亿元,增长28.5%;服装出口72.9亿元,增长29.3%;纺织品70.9亿元,增长11.8%;宇通、奇瑞、郑州东风等出口汽车48.1亿元,增长16.0%;郑州宝聚丰出口手机及配件40.4亿元,增长195.1%;华讯方舟手机出口8.9亿元,增长49.2%;郑州鑫之谷出口手机3.4亿元,增长4倍;开封碳素、华诺出口碳电极19.7亿元,增长2倍多;鹤壁天海等出口电线及电缆23.1亿元,增长46.8%;濮阳濮耐出口菱镁矿、白云石等8.1亿元,增长69.0%;西峡汽车水泵出口柴油机零件8.3亿元,增长75.1%;中航光电出口电气装置4.3亿元,增长1倍多;佰利联出口钛白粉24.3亿元,增长4.4%;多氟多出口氟化物5.9亿元,增长近3倍。风神轮胎、倍耐力等出口轮胎23.7亿元,下降13.9%。

资源类商品进口较快增长。第一大进口商品集成电路进口710.8亿元,下降9.1%。铜矿砂、锌矿砂、锰矿砂资源类商品进口量价齐增,中原黄金、豫光金铅等进口铜矿砂106.2亿元,增长56.5%;豫光锌业等进口锌矿砂11.8亿元,增长52.0%;西保冶材、信钢等进口锰矿砂10.1亿元,增长65.4%;江河纸业、濮阳龙丰、新乡化纤等进口木桨25.1亿元,增长5.8%;嘉瑞供应链等进口煤20.1亿元,增长44.6%;富士康富泰华、郑州明泰等进口金属加工机床13.0亿元,增长31.1%;郑州日产、宇通等进口汽车零件13.3亿元,增长76.9%;飞机租赁进口成为新亮点,河南航投、豫盛租赁飞机进口13.8亿元,增长114.8%。安钢、济钢、信钢、龙成集团等进口铁矿砂52.5亿元,下降16.3%。郑州无尾熊、郑州维纳斯、河南易通、郑州品速等进口化妆品65.7亿元,下降6.0%。

跨境电商快速增长。跨境电商在连续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持续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含快递包裹)1289.2亿元,增长25.8%。其中出口928.2亿元,增长21.7%;进口361.0亿元,增长37.7%。快递包裹出口7549.0万件,货值159.4亿元,增长11.0%。郑州海关共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清单9507.3万票,货值120.4亿元,分别增长4.1%和5.7%。其中,进口清单7714.3万票,货值112.2亿元;出口清单1793.0万票,货值8.2亿元。

按商务部统计口径,2018年1-11月,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75.1亿美元,增长3.6%。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增长37.6%;进口62.4亿美元,下降1.4%。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较迅速,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长188.6%;文化娱乐服务增长74.0%;保险服务增长57.7%。据省外汇管理局统计,2018年,全省服务贸易62.0亿美元,下降0.7%。其中出口15.7亿美元,增长20.1%,主要是建筑和职工报酬带动;进口46.2亿美元,下降6.2%,主要是占比超过一半的境外旅行下降12.7%所致。

二、 引进境内外资金稳步增长,质量提升

吸收外资方面。2018年,全省共设立外资企业217家,增长3.3%;实际吸收外资179亿美元(省全口径数据,含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境外借款、境外上市融资、设备出资等),增长3.9%,完成年目标100.9%。实际吸收港资115.5亿美元,占全省的64.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省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家,实际吸收外资11.7亿美元,增长24.5%。

外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吸收外资78亿美元,占比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至43.6%,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等行业。制造业吸收外资保持平稳,实际吸收外资93.1亿美元,占比52.0%。

外商投资质量提升。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在河南成功落地、增资扩股,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吸收外资平稳增长。新增英国石油、特斯拉、中国石化、京东集团等世界500强落户河南。英国石油在郑州市投资4.4亿美元设立河南东明英伦石油有限公司,特斯拉在郑东新区设立销售公司,中国石化设立许昌中石化万里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京东集团在郑州市投资设立星曜迪物流有限公司。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在河南增资扩股。法国电力在三门峡投资6275万美元设立法电(灵宝)热电有限公司;泰国正大集团把河南作为战略投资区域,在濮阳、商丘民权、平顶山郏县相继投资4.85亿美元设立正大畜牧、农牧公司;新加坡丰树集团在漯河投资2539万美元设立漯河丰陵仓储有限公司,在驻马店投资1056万美元设立丰兴仓储(驻马店)有限公司。环保和新能源仍是外商投资热点。华润集团在安阳投资2.6亿美元设立华润风电(安阳)有限公司,光大环保在商丘投资7890万美元设立光大城乡再生能源(柘城)有限公司,在平顶山投资6942万美元设立光大环保能源(汝州)有限公司。

境外上市融资实现新突破。福森药业、春来教育、恒达集团成功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凭借境外资本市场的优势,建业集团新投资2872万美元设立河南建业新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双汇集团新投资1009万美元设立漯河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心连心化肥新投资1722万美元设立了河南氢力能源有限公司。

引进省外资金方面。2018年,全省新设省外资金项目5160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9647.1亿元,增长5.9%,完成年目标100.9%。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承接京、粤、苏、浙、沪、鲁6省市产业转移资金6498.4亿元,增长8.4%,占全省67.4%。北京市企业在豫投资1515.8亿元,增长2.0%,绝对额稳居首位;上海市企业到位资金904.9亿元,增长19.1%,增幅最高。

产业引资比例协调发展。二产、三产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基本相当,第二产业到位4593.1亿元,占比47.6%,增长4.2%,其中制造业到位3935.6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到位4476.3亿元,增长7.9%,占比46.4%,其中房地产业到位1577.9亿元,增长5.1%;租赁和商贸服务业到位774.9亿元,增长19.0%;批发和零售业到位331.6亿元,增长13.4%;教育领域到位资金101.8亿元,增长26.3%。

大项目体现了转型发展要求。引进合同省外资金10亿元以上项目511个,合同省外资金9876.5亿元,到位2671.9亿元。一批高成长、高科技新兴项目落地。珠海银隆新能源在洛阳市投资1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二期厂房均在建设中;浙江云谷科技投资在焦作市投资84亿元建设新兴科技产业园,已入驻项目41个;浙江永途在安阳市投资50亿元的10万辆汽车整车项目,已经投产;上海世邦工业科技集团在焦作市投资15亿元的年产150台(套)城市地下管廊智能盾构机及矿机设备项目,办公楼、一号厂房建设基本完成;芯盾(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郑州高新区投资10亿元的芯盾安全芯片膜卡项目,已装修完毕,正在订购设备。

三、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新业态消费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94.74亿元,增长10.3%,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首位,增幅居全国第8位。

分月零售额增速震荡回落。河南消费品市场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从月度增速看,上半年各月零售额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下半年多数月份增速低于10%,其中8月份增长8.6%,增速全年最低,四季度各月增速虽有回升,但均未达到10%水平。

新业态消费较快增长。2018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5048亿元,增长20.0%;网络零售额3203亿元,增长28.4%。全年新认定备案电子商务企业5991家,累计认定11961家。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累计分别达到56个、218家。前四批34个国家级和前两批27个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电商交易额1608.1亿元,网络零售额798.6亿元。

城乡市场协调发展。2018年,城镇市场零售额16629.04亿元,增长10.0%;乡村市场零售额3965亿元,增长11.2%,增速高于城镇市场1.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19.3%,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发展更趋协调。

餐饮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2018年,餐饮收入3018.53亿元,增长11.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7%,比2017年提高0.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17576.21亿元,增长10.0%,餐饮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1.7个百分点。

多数商品增速回落。2018年,限上23类批发零售业商品中,16类增速回落,7类增速提高。经过几年汽车拥有量快速攀升后,汽车消费空间明显缩小,受人均汽车保有量提高、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不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网约车等替代性出行服务等综合影响,占限上零售额约1/3的第一大类商品汽车消费放缓,7月份放缓至0.5%,8月、9月、10月、11月、12月5个月,单月同比分别下降4.2%、4.5%、3.9%、3.0%、1.7%,拖累全年汽车消费仅增长1.8%,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品市场放缓的主要原因,但汽车销售占限上零售额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由于成品油价格下调及部分地区单双号限行时间拉长、限行范围扩大等原因,全年第二大类商品石油及制品增长11.0%,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也拉低了消费增速。除服装鞋帽针织类和烟酒类外,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速分别回落3.3、2.6、0.9个百分点;反映消费升级类的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增速分别回落23.8个、0.4个百分点;由于国家对房地产限购限贷,一定程度抑制家电消费需求,家用电器及音响制品类增长9.6%,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8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涨幅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12月末,省商务厅监测的60种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的41种,持平或下降的19种。其中猪肉、牛肉和桶装食用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8%、2.22%和1.95%;受捕捞和养殖产品进入上市旺季供应增加影响,水产品价格下降12.04%。禽类、蔬菜、奶制品、羊肉分别增长6.83%、4.55%、7.29%、5.27%。由于居民饮食结构改善,水果消费需求旺盛,水果价格增长29.6%。

四、对外投资增势强劲,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营业额下降

2018年,全省对外直接中方协议额22.37亿美元,增长27.3%,完成年目标127.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85亿美元。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主要投向航空、飞机租赁、矿业、生物医药和医疗技术、机械制造等,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体育和娱乐业无对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3个,协议投资额19亿美元。较大项目有:博爱新开源生物在美国投资2.88亿美元设立新开源生物技术(美国)公司;栾川钼业在澳大利亚投资2.85亿美元设立洛阳钼业矿业有限公司;河南航投为其在卢森堡设立的河南航投(卢森堡)有限责任公司增资2.2亿美元;河南联储投资有限公司增资香港资本有限公司2亿美元;阿维亚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为其在香港设立的阿维亚融资租赁(香港)有限公司增资1.79亿美元,在爱尔兰投资1.5亿美元新设深空租赁十四号有限公司;河南迈胜医疗分别在香港和美国投资1.5亿美元、1.18亿美元设立迈胜医疗集团公司;河南国基实业分别在坦桑尼亚、塞拉利昂投资7560万美元、4500万美元设立建筑投资和开发公司;郑煤机在德国投资6807万美元设立索恩格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洛阳万邦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5000万美元设立厚疆国际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众品在香港投资5000万美元设立众品(香港)贸易有限公司。

2018年,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合同额37.4亿美元,下降0.1%。主要集中在矿产开发、石化工程、电力工程、交通运输、水利建设领域。新签大项目有:中铁七局签订5.75亿美元的刚果(金)庞比铜钴矿基建项目;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公司签订3亿美元的津巴布韦电厂项目;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签订1.91亿美元的沙特钻修井项目;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签订1.75亿美元的2个沙特钻井服务项目;焦作科瑞森重装签订7000万美元的印尼光明矿业长距离输送系统工程等。

2018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4.5亿美元,下降27.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和劳务完成营业额1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前4位的中铁七局、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中石化中原石油、中石化华北石油,营业额均在3.5亿美元以上。

2018年,全省外派劳务31761人次,其中,直接派出25867人次,占全省派出总数的81.4%。全省期末在外人数63336人次,增长2.8%。直接派出人数前5名企业为:中石化中原石油、八方人才、中石化华北石油、十一化建、武陟宏业,派出人数均在1000人次以上。

五、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总体方案160项改革试点任务中,多证合一、内资融资企业租赁试点等99项已落实,发展服务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认证认可等61项正推进实施。持续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制度体系建设。梳理总结了多式联运“一票制”、政务服务“一次办妥”、原产地信用签证等40项改革创新经验、8个最佳实践案例上报国务院自贸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区域整体评勘经验在全国通报推广,郑州片区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取得突破,跨境电商“多模式综合监管”、“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等监管创新得到海关总署认可,原产地证书“信用签证”获全国“十佳”创新案例。与省编办共同推进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委托商务部研究院、普华永道开展第三方评估。围绕产业定位,强化项目支撑,2018年新入驻企业26289家,注册资本3057.6亿元。其中内资企业26140家,注册资本3011亿元;外商投资企业149家,注册资本46.6亿元。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累计入驻企业49912家,注册资本6190.2亿元。其中内资企业49626家,注册资本6081.1亿元;外商投资企业286家,注册资本109.1亿元。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海马汽车整车项目、台湾合晶八寸晶圆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格力集团中央空调项目、中国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上汽集团乘用车二期项目等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新增贷款超1000亿元,跨境融资、飞机租赁、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新业务快速发展,郑商所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获批,期货国际化迈出一大步。

责编: 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