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
2018-07-19 13:24:16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杨霄 陈沛 文 朱哲 摄影
7月13日,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意外”登陆港交所?消息在河南坊间、信阳茶行业飞驰,并传导发酵出多波次的公众议论。
这其中,既有对信阳毛尖“出走”海外的困惑,也有对豫茶登陆资本市场的惊喜,同时,还有对中国天由化工产业改行卖茶的打量和审视。
此时,信阳毛尖的去向、归属权虽是清晰,但河南人对这份“传家宝”的感情、对“豫茶振兴”的希望仍在。这需要得到真实的满足,而非7年前的那个“黄粱一梦”。大河财立方-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戳我下载
丨港股公司改名信阳毛尖集团
引发多波次热议
7月13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天将会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煤相关化工及生物化工原材料制造及供应企业。
中国天改行“进军”茶产业,在中国天管理层看来,是对企业的再定位。发布会上,中国天主席陈昱表示,过去5年中国天受到化工市场低迷的影响,管理层不时探索新增及增值业务。董事会认为中国茶业务将成为集团未来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之一,因此建议将该公司现有名称更改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以匹配集团未来发展。
虽然早在今年1月,中国天以公告形式对此进行公布,但等到靴子落地,改名引发的多波次热议仍在持续发酵。
支持者对豫茶登陆资本市场表示惊喜,认为信阳毛尖登陆港股,是信阳毛尖集团走品牌化、资本化、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道路,实现公共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强强联合,助力及带动信阳茶产业的发展。
“通过香港主板上市平台将信阳毛尖培育成国际化、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为兴茶富农作出贡献。”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沙涛如此评价。
而在反对者看来,一者,被相关机构评定品牌价值近60亿元的信阳毛尖属于公众品牌资源,中国天改名容易给投资者该企业独占公众品牌资源之错觉;再者,逐渐式微的信阳毛尖迎来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下的发展良机,在此当口,由此前的化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跨界”扛起信阳毛尖的大旗,发展前景亦难测。
丨曲线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信阳毛尖欲“借船出海”
信阳茶企真的登陆港交所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简单地说,这是因中国天以8580万港元收购了Xinyang-
MaojianInternationalHolding-Limited(注: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后者注册地位为英属处女群岛。由此,具备在港交所变更上市公司名称的条件。
那么,这家被收购的信阳毛尖国际,与信阳茶产业或当地茶企有实际关系吗?客观来看,目前二者更多是销售代理权关系。今年1月5日,中国天在公告中称,本次收购的目标集团(信阳毛尖国际),已从供应商获得了信阳毛尖茶叶的经营权。作为供应商的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是龙潭、五云山及陆羽品牌的拥有人。一语概括,信阳毛尖国际是信阳毛尖集团的分销商,其被授权经营范围包括国内电商渠道及海外市场。
不过,中国天在港交所完成更名,前述关联尚不足以支撑。真实撬杠,源于这一切交易的关键推动者“沙先生”。
据中国天公告,“沙先生”间接拥有信阳毛尖控股有限公司51%的权益,信阳毛尖控股间接拥有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90.28%的权益,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信阳市龙潭79.03%的权益。
上述层层股权穿透可知,“沙先生”是信阳毛尖集团实际控制人,同时还是信阳毛尖国际50%的控股股东。
在“沙先生”的推动下,信阳毛尖国际成功“卖”给了中国天,使得信阳毛尖集团的电商和海外业务板块曲线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丨重“补”7年上市梦
究竟何为信阳毛尖前路
“在信阳茶产区究竟发生过什么,信阳毛尖集团缘何被转手?中国天希望将信阳毛尖推向何处,是否具备跨领域经营茶产品的能力……”这是公众对此事件的核心追问。
事实上,今日信阳毛尖登陆港交所的起始,源于7年前的一个故事。
2011年8月,大河报曾刊发《五云更名引爆“信阳毛尖”之争》一文,报道了当时的河南信阳五云茶叶有限公司(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下称五云)完成了信阳毛尖集团工商登记注册。“五云更名”非孤立事件,而是信阳毛尖欲借道资本市场、寻求行业市场“上位”的片花。
彼时的五云,曾号称年交易销售规模破10亿元,曾因15万元一斤“天价茶”,引起全国茶行业强烈关注。而此后数年的公开信息清晰显现,信阳有关方面为五云上市计划的照顾,不遗余力。
岂料,政策环境与市场双重变化,刺破了五云泡沫。
近年,信阳毛尖集团因债务到期未偿,曾被数十次告上法庭,并被列入失信名单。另在近期,有该公司前高管对媒体称,“在五云的顶峰经营周期,纯茶叶的年销售规模尚不足2亿元”。
“五云在资产端、市场端留下的多个‘窟窿’,被时间和政策撤去了遮羞布。”上周,一五云前高管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采访时给予了相同说法。
而今,“中国天更名信阳毛尖”,理应是其为突破僵局考虑的破冰之举。
化工企业能不能卖好信阳茶,这值得审视。但至少,信阳毛尖“借”势登陆港交所,反倒给自个打了广告。在发布会现场,京东、本来生活等电商相关负责人及金融机构负责人到场,期待共建高效的合作机制,全面推进信阳毛尖茶叶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并推动大数据、林农业金融、智慧物流等技术与解决方案在茶叶行业的应用,把信阳毛尖茶叶产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信阳毛尖在港股的重新出发,让围观群众多了些许期待。对于未来的路,公众对此恐怕最想说的是,“少废话、多实干、接地气”。